粉尘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国标?

297 2023-11-20 05:18

一、粉尘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国标?

严格戴好防尘口罩洒水除尘阡降尘

二、气瓶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国标和标准?

的钢质压缩气瓶(以下简称气瓶)。

本标准不适用于防护用空气呼吸气瓶、灭火器瓶、民用液化气瓶、车载燃料气瓶、医用和家庭用气瓶、以及运输工具上和机器设备上附属的瓶式压力容器。

2、管理要求

2.1气瓶检查

2.1.1企业应从具有气瓶生产或气瓶充装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充装气瓶,接收前应时行检查验收,对检查不合格的气瓶不得接收。

2.1.2气瓶使用单位应指定气瓶现场管理人员,在接收气瓶时以及在气瓶使用过程中定期对气瓶的外表状态进行检查,并按照安全《安全目视化管理规定》【2009】552号的有关要求,挂贴相应的标签。对有缺陷的气瓶,应与其他气瓶分开,并及时更换或报废。

2.1.3对气瓶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气瓶是否有清晰可见的外表涂色和警示标签。气瓶颜色应满足GB7144-1999的要求,警示标签应满足GB16804-1997的要求。常见气瓶颜色标志见附录A,瓶装气体危险特性警示标签见附录B;

—气瓶的外表是否存在腐蚀、变形、磨损、裂纹等严重缺陷;

—气瓶的附件(防震圈、瓶帽、瓶阀)是否齐全、完好;

—气瓶是否超过定期检验周期;

—气瓶的使用状态(满瓶、使用中、空瓶)。

气瓶检查清单参见附录C

2.1.4企业应委托具有气瓶检验资质的机构对气瓶时行定期检验,检验周期如:

—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每二年检验一次;

—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如氩、氖、氦等),每五年检验一次;

2.1.5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对其安全性有怀疑时,应提前进行检验。超过检验期限的气瓶,启用前应进行检验。

3、气瓶运输与搬运

3.1运输气瓶的要求

3.1.1装运气瓶的车辆应有“危险品”的安全标志。

3.1.2气瓶必须配戴好瓶帽、防震圈,当装有减压器时应拆下,气瓶帽要拧紧,防止摔断瓶阀造成事故。

3.1.3气瓶应直立向上装在车上,妥善固定,防止倾斜、摔倒或跌落。车厢高度应在瓶高的三分之二以上。

3.1.4运输气瓶的车辆停靠时,驾驶员与押运员不得同时离开。运输气瓶的车辆不得停靠在繁华市区、人员密集附近。不应长途运输乙炔气瓶。

3.1.5运输可燃或有毒气体气瓶的车辆应备有灭火器材或防毒面具。

3.1.6夏季运输时应有遮阳设施,适当覆盖、避免曝晒。

3.1.7所装介质接触能引燃爆炸,产生有毒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不得与氧气瓶或强氧化剂气瓶同一运输。

3.1.8车辆上除司机、押运员外,严禁无关人员搭乘,司乘人员严禁吸烟或携带火种。

3.2搬运气瓶的要求

3.2.1搬运气瓶时,要旋紧瓶帽,以直立向上的位置来移动,注意轻装轻卸,禁止从瓶帽处提升气瓶。

3.2.2近距离(5M内)移动气瓶,应手扶瓶肩转动瓶底,并且要使用手套。移动距离较远时,应使用小车搬运气瓶,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适当的安全方式搬运。

3.2.3禁止用身体搬运高度超过1.5M的气瓶到手推车或专用吊篮里面。可采用手扶肩转动瓶底转动的方式。

3.2.4卸车时应在气瓶落地点铺上软垫或橡胶皮垫,逐个卸车,严禁溜放。装卸氧气瓶时,工作服手套和装卸工具、机具上不得粘有油脂。

3.2.5当提升气瓶时,应使用专用吊篮或装物架,不得使用钢丝绳或吊索。当用起重机吊装气瓶时,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

4、气瓶使用

4.1使用气瓶前使用者应对气瓶进行安全状况检查。除按4.3检查外,还应检查减压器、流量表、软管、防回火装置是否有泄漏、磨损及接头松懈等现象,并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检查不合格的气瓶不能使用。

4.2气瓶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使用。如果通风条件差或狭窄的场地里使用气瓶,应采用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出现氧气不足,或危险气体浓度加大的现象。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强制通风、氧气监测、气体检测等。

4.3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应与办公、居住区域保持10M以上间距,气瓶应防止曝晒、雨淋、水浸。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采取遮阳等措施降温。

4.4氧气瓶和乙炔气瓶使用时应分开放置,至少保持5M间距,且距明火10M以外。盛装易发生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气体的气瓶,如乙炔气瓶,应避开放射源。

4.5气瓶应立放使用,严禁卧放,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乙炔气瓶的使用前,必须直立20分钟后,再连接减压阀使用。

4.6气瓶及附件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沾染腐蚀性介质、灰尘等。氧气瓶阀不得沾有油脂,焊工不得用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去接触氧气瓶阀、减压器等。

4.7禁止将气瓶与电气设备及电路接触,以免形成电气回路。与气瓶接触的管路和设备要有接地装置,防止产生静电造成燃烧或爆炸。在气、电焊混合作业的场地,要防止氧气瓶带电,如地面是铁板,要垫木板或胶垫加以绝缘。乙炔气瓶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

4.8气瓶瓶阀或减压器有冻结、结霜现象时,不得用火烤,可将气瓶移入室内或气温较高的地方,或用40℃以下的温水冲浇,再缓慢打开瓶阀。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进行加热。

4.9开启或关闭瓶阀时,应用手或专用扳手,不准使用其他工具,以防损坏阀件。装有手轮的阀门不能使用扳手。如果阀门损坏,应将气瓶隔离并及时维修。

4.10应缓慢地开启或关闭瓶阀,特别是盛装可燃气体的气瓶,以防止产生摩擦热或静电火花。打开气瓶阀门时,人站的位置要避开气瓶出口。

4.11乙炔气瓶使用过程中,开闭乙炔气瓶瓶阀的专用扳手应始终装在阀上。暂时中断使用时,必须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乙炔气瓶阀,严禁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器或开、闭乙炔气瓶瓶阀。

4.12乙炔气瓶瓶阀出口处必须配置专用的减压器及回火防止器。使用减压器时必须带有夹紧装置与瓶阀结合。正常使用时,乙炔气瓶的放气压不得超过0.1Mpa/h,如需较大流量时,应采取多只乙炔气瓶汇流供气。

4.13气瓶使用完毕后应关闭阀门,释放减压器压力,并配戴好瓶帽。

4.14不得擅自更改气瓶的钢印和颜色标记。严禁敲击、碰撞气瓶。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焊引弧。

4.15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压缩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并关紧阀门,防止漏气,使气压保持正压。禁止自行处理气瓶内的残液。

4.16在可能造成回流的使用场合,使用设备上必须配置防止回流的装置,如单向阀、止回阀、缓冲器等。

4.17气瓶投入使用后,不得对瓶体进行挖补、焊接修理。严禁将气瓶用作支架等其他用途。

4.18气瓶使用完毕后,要妥善保管。空瓶上应标有“空瓶”标签;已用部份气体的气瓶,应标有“使用中”标签;未使用的满瓶气瓶,应标有“满瓶”标签。

4.19使用过程中发现气瓶泄漏,要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严禁在泄漏情况下使用气瓶。

5、气瓶存储

5.1气瓶宜存储在室外带遮阳、雨蓬的场所。存储在室内时,建筑物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气瓶存储室不得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也不能和办公室或休息室设在一起。

5.2存储场所应通风、干燥,防止雨淋、水浸、避免阳光直射,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不得有地沟、暗道和底部通风孔,并且严禁任何管线穿过。

5.3存储可燃气体、爆炸性气体气瓶的库房内照明设备必须防爆,电器开关和熔断器都应设置在库房外,同时应设避雷装置。禁止将气瓶放置到可能导电的地方。

5.5对于装有易燃气体的气瓶,在储存场所的15M范围内禁止吸烟、从事明火和产生火花的工作,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5.6使用乙炔瓶的现场,乙炔气的存储不得超过30m³(相当5瓶,指公称容积为40L的乙炔瓶)。乙炔气的储存量超过30m³时,应用非燃烧材料隔离出单独的储存间,其中一面应为固定墙壁。乙炔气的储存量超过240m³(相当40瓶)时,应建造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存储仓库,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否则应以防火墙隔开。

5.7气瓶应直立存储,用栏杆或支架加以固定或扎牢,禁止利用气瓶的瓶阀或头部来固定气瓶,支架或扎牢应采用阻燃的材料,同时应保护气瓶的底部免受腐蚀。

5.8气瓶(包括空瓶)存储时应将瓶阀关闭,卸下减压器,戴上瓶旋紧气瓶帽,整齐排放。

5.9盛装不宜长期存放或限期存放气体的气瓶,如氯化氢、氯乙烯、甲醚等气瓶,均应注明存放期限。盛装容易发生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气体的气瓶,如乙炔气瓶,必须规定存储点的最高温度,并应避开放射源。气瓶存放到期后,应及时处理。

5.10气瓶在室内储存期间,特别是在夏季,应定期测试存储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记录。存储场所最高允许温度应根据盛装气体性质而确定,储存场所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以下。

5.11存储毒性气体或可燃性气体气瓶的室内储存场所,必须监测储存点空气中毒性气体或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如果浓度超标,应强制换气或通风,并查明危险气体浓度超标的原因,采取整改措施。

5.12如果气瓶漏气,首先应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人体保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关闭瓶阀,如果瓶阀失控或漏气点不在瓶阀上,应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5.13应定期对存储场所的用电设备、通风设备、气瓶搬运工具和栅栏、防火、防毒器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能源管理国标?

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认监委在《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认可[2009]44号)中规定,由于《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的内容适用于各类组织,属于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

因此,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的依据应是以国家标准为基础,根据我国不同行业能源使用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业认证实施规则。

四、氩气瓶管理国标?

一,仓库不得密不透风,必须通风极畅,不得将门窗关得极严。

二,氩气瓶阀必须关紧,检查不漏气后须戴瓶帽,整齐存放

三,氩气存放处必按照规定设置铁栏杆护架,放止氩气瓶倾倒。

四,氩气瓶必须按期检验,过期钢瓶不准入库,超期钢瓶严禁充装,并严禁入库存放。

五,氩气瓶须喷有明显标志,不得于其它气体混放一处。

六,外来客户氩气瓶应严格检查,不合格氩气钢瓶不准入库存放,并拒绝充装。

五、安全护栏的国标?

国家对于安全防护栏杆高度,是有着强硬规定的。

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当窗户到地面高度小于或者等于0.45米时,防护栏高度从窗台台面起至少应计划0.9米以上。如果是飘窗,可开启的小窗户洞口距离地面少于0.9米时,窗洞口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等安全设施,并且防护高度自窗户台面起不能低于0.9米。

尤其是家中有小孩子的住宅,安装防护栏就更重要了,除了保证阳台良好的封闭性,同时不要在阳台或窗户附近放置床、桌椅或沙发等家具,以避免小孩子在攀爬时发生意外。如果是低层的用户,也就是不超过24米的,防护栏的高度必须超过1.05米。但是如果超过了24米以上的楼层,那么在进行安全防护栏高度修建的过程当中,必须在1.1米以上。这样也就才能保证人们在进行防护栏使用时,不会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

六、电池安全国标?

①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最大输出电压应当小于或等于48V;

②明确要求电动车整车质量最高不得超过55kg(含电池);

③蓄电池固定在电池组盒内,蓄电池与电池组盒合理匹配,电池组盒与电池组盒安装位置合理匹配,防止改变电池容量或电压;

④蓄电池与电池组盒侧壁的最大间隙小于或等于30mm,且不晃动;

⑤电动自行车不应当预留扩展车载蓄电池的接口;

⑥电动自行车不应当有外设蓄电池。

七、安全带国标?

安全带检测标准

1、标准号:GB6095-1985

标准名称:安全带

标准状态:废止

标准类型分类: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GBICS分类:环保、保健与安全>>防护设备

CCS分类: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管理

2、标准号:GB6095-2009

标准名称:安全

标准类型分类: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GBICS分类:环保、保健与安全>>防护设备

CCS分类: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管理

3、标准号:GB/T6096-2009

标准名称:安全带测试方法

标准状态:有效

标准类型分类: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GBICS分类:环保、保健与安全>>防护设备

CCS分类: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管理

4、标准号:HB2-11-1983

标准名称:驾驶员安全带

标准状态:限制

标准类型分类:军工行业标准>>航空行业标准HB

5、标准号:GB14167-2006

标准名称: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标准状态:被代替

标准类型分类: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GBICS分类:道路车辆工程>>道路车辆装置

CCS分类:车辆>>汽车底盘与车身

八、生物安全标识国标?

生物安全标识的国家标准标准目前有2条。

国际标准分类中,生物安全标识涉及到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生物安全标识涉及到。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生物安全标识的标准

WS/T 589-2018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

行业标准-卫生,关于生物安全标识的标准

WS 589-2018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

九、安全岛国标?

答:安全岛国标是:GB 51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十、国标煤气安全标准?

煤气危险作业安全技术标准

一、凡在有煤气设施和煤气气体的现场作业均属于煤气危险作业。

二、从事煤气作业者,必须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三、煤气危险作业现场人员,应会鉴别煤气污染程度,在污染的地点作业必须佩戴防毒工具,并遵守下列规定。

1、距作业现场十米内,严禁有火源,并保证消防措施齐全。

2、应使用铜质工具,或涂有润滑油的工具。

3、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在有煤气的作业现场同时 进行作业,并监护。

4、使用的防毒面具,必须进行气密实验,以防中毒。

5、严格禁止不懂煤气知识、未受过煤气危险作业培训、未经过煤气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的人进行操作。

6、任何地方严禁用明火检漏。

7、煤气作业现场严禁闲人入内,禁止工作人员在煤气污染内,休息 睡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