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调整的原则?

求职招聘网 2023-08-16 08:33 编辑:admin 180阅读

一、生产计划调整的原则?

一是根据订单量、开始日期、每日排单量自动排生产计划(纯函数公式)-

二是输入数据部分:橙色标示输出生产计划:蓝色标示

三是特点:1、根据输入开始日期自动选择排产日期;2、根据输入订单量、计划每日排单量自动排生产数量。3、可变的每日排单量更加灵活,可根据需求使总产能分配给多个产品。4、每日超负荷提醒。

四是可以利用日事清进行生产计划管理,实现了多种角度跟踪进度,统计多角度分析项目。通过甘特图、看板视图以及列表视图,可以更直观的查看了解项目的进度安排。

二、主生产计划怎么编制?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 (1) 根据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确定对每个主生产计划对象的生产预测。

(2) 根据生产预测、已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的非独立需求数量,计算总需求。(3) 根据总需求量及事先确定的订货策略和批量、安全库存量和期初库存量,使用如下公式从最初时区开始计算各时区的预计可用量和主生产计划量: 第k+1 时区的预计可用量=第k 时区预计可用量+第k+1 时区主生产计划量-第k+1 时区的总需求量(k=0,1,…) 第0 时区的预计可用量=期初可用量 在计算过程中,如预计可用量为正值,表示可以满足需求量,不必再安排主生产计划量;如预计库存量为负值,则在本时区安排一个批量作为主生产计划量,从而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的备选方案。(4) 用粗能力计划(将在7.6.10 节详细讨论)评价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的可行性,模拟选优,给出主生产计划报告。

三、生产计划达成率原则?

生产计划达成率是按照有违约责任的客户,国外客户,国内客户,展会,备品的原则执行。

有违约责任的客户生产一定要优先保障,全力配合销售部门,确保按期交货;国外客户在安排时也要优先考虑,因为还有订箱,货运的时间限制,一般不能超期;第三就是国内订单和展会一般也要按期交货;对于备品计划根据订单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四、怎样编制小型猪场的生产计划?

猪场生产计划包括的内容较多,现将主要的几种分述如下:

(1)猪群周转计划 主要是为了确定各类猪群的头数、猪群的增减变化、年终保持合理的猪群结构。它是制定其他计划的基础。

表5 猪群周转计划

(2)配种分娩计划 该计划阐明计划年度内全场所有繁殖母猪各月交配的头数、分娩胎数和产仔数。它是组织猪群周转的主要依据,也是实施选种选配计划的必要步骤。

编制方法:根据能繁殖母猪的头数、母猪上胎的产期以及后备母猪本年开始配种的时间,具体制定母猪年内配种、分娩和仔猪断奶计划。

(3)猪舍利用计划 根据猪群周转计划,对圈舍全年各月份的利用做出全面安排。

采取封闭式猪舍密集饲养,每头肉猪所占猪舍面积约1米;空怀母猪和妊娠期群养母猪每头占2~3米。

(4)劳动工资计划 根据猪群周转及其他条件,确定各月份用工量、劳力来源及付酬办法。

劳动定额因圈舍、饲料类型及饲料工艺不同有很大差异。在采取封闭猪舍密集饲养和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条件下,肥肉猪可按每200~300头配备1个劳力,母猪每25~30头配备1个劳力(产仔哺乳期,母猪视产圈条件另加劳力)。根据劳力定额和工资定额编制劳动工资计划。

(5)物资供应计划 包括垫草、设备、用具、能源、运输、药品及防疫等,都要预先有所计算和安排。

五、生产计划编制定义?

生产计划编制意思是指企业生产运作系统的总体计划,包括计划期内的生产任务如产出产品数量、品种、质量等和任务生产进度的总体安排。

六、生产计划是哪个单位编制?

5.1.1公司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审批及发放

a)公司年度计划由总经理组织经营部门、事业部、生产管理部、财务部主管及相关人员于每年12月22日前召开专门会议确定下一年度目标计划。由生产管理部根据会议精神于12月25日前编制完成,经总经理审批于12月28日前下发执行。

b)公司年度计划主要依据上一年生产任务的完成状况、剩余未完合同订单状况、潜在的订单预测状况、生产产能状况及公司发展的总体要求等编制。

c)公司年度计划务必反映公司年度计划总产值目标、上下半年产值分布、产品大类(分离机械类、水电成套类、电力分包类、备品备件及其他等)产值分布等信息。

d)年度计划发放范围:董事长、总经理、经营部门、生产管理部、事业部、财务部。

5.1.2公司半年/季度生产计划的编制、审批及发放

a)公司半年/季度生产计划由生产管理部根据公司年度计划组织事业部、供应协作部主管及相关人员于每半年/季度开始前一个月的28日前召开专门会议确定下一个半年/季度生产目标计划。

b)公司半年/季度计划发放范围:总经理、经营部门、生产管理部、事业部、财务部、物资管理部门。

c)公司半年/季度生产计划由生产管理部编制,事业部会签,经总经理批准于前一个月的30日前下发执行。

5.1.3公司月生产计划的编制、审批及发放

a)生产管理部于每月21日前根据公司季度计划及当月生产任务完成状况编制下月生产计划初稿送各事业部审核确认,23日前各事业部将一些需调整的信息反馈给生产管理部,生产管理部根据反馈意见结合内外部资源状况进行适当调整并最终确定公司月计划。

b)公司月计划务必反映各事业部应完成的项目节点、供应协作部应回厂的外购件、下料工段及表面处理工段应完成的具体任务等资料。各事业部可直接用公司月计划指导本事业部的月度生产安排,也可根据公司月度计划重新编制事业部的月计划。

c)公司月生产计划由生产管理部编制,事业部审核,经生产管理部主管批准于25日前下发执行。

d)公司月生产计划计划发放范围:总经理、经营部门、生产管理部、事业部、财务部、物资管理部门及各车间。

5.2事业部工号/项目计划的编制、审批及发放

a)事业部工号/项目计划以公司年度/半年/季度/月生产计划及临时的紧急订单为依据编制,工号/项目计划务必详细反映该工号/项目技术准备时间、各个装配/零部件的加工工序及节点时间、要求回厂的外协/外购件及回厂时间、大件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时间、板材下料完成时间等信息。

b)事业部工号/项目计划由事业部安排计划管理员在生产通知下达后及时编制,事业部领导审批后执行。

c)事业部工号/项目计划发放范围由事业部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但务必送一份到生产管理部,以便生产管理部对生产计划进行监控与协调。

5.3车间/工段月度计划、机台计划/班组计划、周计划的编制

5.3.1车间/工段月度计划的编制及审批

a)车间/工段月度计划以公司季度/月生产计划及事业部工号/项目计划为依据编制,车间月度计划务必详细反映当月本车间准备完成的各个项目的起点到计划完工节点间各节点的计划完成时间及班组/机台安排,同时反映出与车间当月计划有关的外协/外购件要求回厂时间、板材下料完成时间等信息。

b)车间/工段月度计划发放范围由各车间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但务必送一份到生产管理部,以便生产管理部对生产计划进行监控与协调。

c)车间/工段月度计划由各车间安排计划管理员于每月27日前编制完成,车间领导审核,事业部领导批准后执行。

5.3.2车间/工段机台计划/班组计划、周计划的编制

a)车间/工段机台计划/班组计划、周计划以车间月计划为依据,机台计划/班组计划由车间计划管理员于每月28日前编制完成,周计划由车间计划管理员于每周六编制完成。

b)一般的机台/班组计划、周计划由车间领导审核,事业部批准;关键机台(五米及以上立车、2米及以上卧车、200T及以上镗床、数控龙门铣)计划由事业部审核,生产管理部批准。

c)车间/工段机台计划/班组计划、周计划发放范围由各车间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但务必送一份到生产管理部,以便生产管理部对生产计划进行监控与协调。

5.4车间各类计划能够合并编制但相关信息务必表达明确、清晰,指导性强。

5.5销售急需的计划外产品,可编制临时计划优先安排。

6、生产计划的调整

6.1生产计划的调整状况

生产计划执行遇到如下状况时,需要调整生产计划:

a)订单的增加、减少或取消导致生产量变更。

b)设备、人力或原材料的配备无法配合生产任务如期完成。

c)生产过程及其他因素改变导致计划无法实施。

d)突发事故影响了生产计划的如期完成。

6.2生产计划的调整流程及要求

6.2.1各项计划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允许随意变动,确有异常状况需要调整生产计划时,按照需调整的生产计划的原审批程序进行。个性强调:关键机台(五米及以上立车、2米及以上卧车、200T及以上镗床、数控龙门铣)计划不得随意插入计划外的部件,如确实需要调整,务必经生产管理部批准。

6.2.2如果事业部、车间/工段在计划外加入其它生产任务而又不影响原有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可由事业部、车间/工段协调安排,但需通报生产管理部。

七、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有哪些?

编制主生产计划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根据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确定对每个最终项目的生产预测。

2、根据生产预测、已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作为非独立需求项的需求数量,计算总需求。

3、根据总需求量和事先确定好的订货策略和批量,以及安全库存量和期初库存量,计算各时区的主生产计划接收量和预计可用量。使用如下公式从最初时区推算:

第K+1时区的预计可用量=第K时区预计可用量+第K+1时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第K+1时区的总需求量(K=0,1,……)

第0时区预计可用量=期初可用量

在计算过程中,如预计可用量为正值,表示可以满足需求量,不必再安排主生产计划量;如预计库存量为负值,则在本时区计划一个批量作为主生产计划接收量。从而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的备选方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均衡生产的要求。

4、用粗能力计划评价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的可行性,模拟选优,给出主生产计划报告。

虽然经营规划、预测和生产规划可为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合理的基础,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主生产计划期的改变仍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寻求一个比较稳定的主生产计划,提出了时界的概念,向生产计划人员提供一个控制计划的手段。

在计划展望期内最近的计划期,其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总装配提前期;稍后的计划期其跨度加上第1计划期的跨度等于或略大于最终产品的累计提前期。这两个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需求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早于这个时界的计划已在进行最后阶段,不宜再作变动;第二个计划期和以后的计划期的分界线称为计划时界,它提醒计划人员,在这个时界和需求时界之间的计划已经确认,不允许系统自动更改,必须由主生产计划员来控制;在计划时界以后的计划系统可以改动。通过两种时界向计划人员提供一种控制手段。

在制定主生产计划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量,计算方法分述如下:

1、生产预测

生产预测用于指导主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主生产计划员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能遵循生产规划的目标。它是某产品类的生产规划总生产量中预期分配到该项产品的部分,其计算通常使用百分比计划清单来分解生产规划。

2、未兑现的预测

未兑现的预测是在一个时区内尚未由实际客户订单兑现的预测,它指出在不超过预测的前提下,对一个最终项目还可以期望得到多少客户订单。计算方法是以某时区的预测值减去同一时区的客户订单。但是早于需求时界的累计未兑现预测如何处理,典型的MRPⅡ软件将提供不同的策略供用户选择,或移到需求时界之后的第一个时区,或忽略不计。

3、总需求

某个时区的总需求量即为本时区的客户订单、未兑现的预测和非独立需求之和。

4、可签约量(AvailableToPromise,简记为ATP)

签约量等于主生产计划量减去实际需求。此项计算从计划展望期的最远时区由远及近逐个时区计算。如果在一个时区内需求量大于计划量,超出的需求可从早先时区的可签约量中预留出来。

5、累计可签约量

从最早的时区开始,把各个时区的可签约量累加到所考虑的时区即是这个时区的累计可签约量。它指出在不改变主生产计划的前提下,积累到目前所考虑的时区为止,关于此最终项目还可向客户作出多大数量的供货承诺。

一般,主生产计划员首先根据总需求量、ATP、预计可用量和时界策略来制定主生产计划,然后,当新的操作数据产生时,再对主旨产计划进行维护。

例中,生产规划量、百分比清单、生产预测、配件预测、客户订单、非独立需求以及期初库存可用量都是事先给定的。对早于需求时界的未兑现预测,则采用移至需求时界后第1时区的策略。然后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各个时区的主生产计划量,给出一份主生产计划备选方案。

八、预算编制的原则?

企业预算编制原则是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预算编制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预算单位制定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预算活动,是预算法必须规范的主要内容。预算编制应当遵守国家编制预算的原则,按照编制办法和程序进行。

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符合《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真实性原则:各项收支要符合部门的实际情况,要有真实可靠的测算依据,不能人为扩展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

完整性原则: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

科学性原则:程序设置、编制方法、测算过程、定额设置、支出结构、项目评审要科学,以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

稳妥性原则:部门预算的编制要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重点性原则:优先保证重点支出。应先保证基本支出,而后安先重点、急需项目,后一般项目。

透明性原则:建立完善科学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以提高预算分配的规范性和透明性;建立健全部门预算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反馈机制,推进部门预算公开;主动接受监督。

绩效性原则: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健全绩效管理机制,追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九、编制采掘计划的原则?

编制采掘计划时应遵循原则如下:

1、尽可能提前达到设计产量,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调节需要。

2、遵循合理的开采顺序。

3、正确处理优先开采富矿和贫富兼采问题。

4、保持矿山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

5、采掘进度计划要与基建进度计划相适应。

6、每年所需的采掘设备、人员和材料消耗应保持平衡或基本平衡。

7、尽量控制生产作业线的范围。

8、保持矿山通风条件良好,运输畅通、安全、卫生、防火设施完善。

十、制度编制的原则和?

管理者在制定各项制度时,不但要确保制度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制度在实施时能被成功地执行。为此,制定制度不能草率。制定管理制度要符合以下十大原则:

1.让当事人参与的原则

让当事人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制定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如果这个制度是针对整个组织的,就要尽量使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如果只是针对某个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制度,则需要请相关的成员参与进来。一般的做法是由起草人经过认真调查之后,起草制度的草案,将该草案公布于众,让大家进行讨论和修改,并由起草人收集意见进行修改。对于重点的当事人,起草人要个别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做认真的记录和总结。

要注意的是在收集到的意见中,会有80%的意见是重复的或不可行的(对这些意见要向提出人做耐心地解释),只有20%的意见真正有作用。但这种让当事人参与讨论制度的形式不可缺少,因为这种参与的形式比参与的结果更加重要。

虽然让当事人参与会让制定制度变得复杂,但却会对今后制度的执行减少很多障碍。人本能地会对约束他的东西产生反感,而制度恰恰是约束人的东西。让成员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可以减少这种反感,因为人都不会讨厌自己的劳动成果。

2.简明扼要的原则

制度是针对所有当事人的,所以制度本身的语言描述应该尽可能简明、扼要、易懂,并且不产生歧义,让所有的当事人都可以轻松地理解。另外,制度不必非常缜密和完备,首先,因为这样会损害制度的简明性和易懂性,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其次,每位成员都对制度有基于常识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并不必在制度中面面俱到。

3.不求完善但求公正的原则

在制定新制度时,很难做到一次性制定得非常完善。随着组织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还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充实。制定制度是为了执行,所以制度一定要适合组织。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不合理而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不应该影响制度的公正执行。比起制度的完善性,成员往往更加关心执行制度的公正性,所以对于制度的制定者来说,应该比关心完善性更加关心执行的公正性。

4.系统和配套的原则

制度要全面、系统和配套,基本章程,各种条例、规章、办法要构成一个内在一致、相互配套的体系。同时,要保证制度的一贯性,不能前后矛盾、漏洞百出,避免发生相互重复、要求不一的情况,同时要避免疏漏,要形成一个完善、封闭的系统。

5.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是制定制度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制定制度要从组织的实际出发,根据组织的构成内容、工作对象、管理协调的需要,充分反映各项组织活动的规律性,体现组织的特点,保证制度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切忌追求时髦,流于形式。

制定制度时的注意要点

1.广泛征求意见,让制度被更多人理解接受

2.制度要简明扼要,切忌过于繁杂

3.制度制定必须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4.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制度

5.制度必须具有可执行性

6.制度必须有利于员工工作的开展

6.重视员工的工作习惯的原则

懒惰是人的一大天性,没有人会主动更改自己熟悉的工作方式,所以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认真分析现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在达到目标的原则上,要尽可能地继承原有的流程和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日后制度的执行。

7.以需要为依据的原则

制度的制定要以需要为依据,即制度的制定要从需要出发,而不是为制度而制度。需要是一项制度制定与否的唯一标准,制定不必要的制度,反而会扰乱组织的正常活动。如有些非正式行为规范或习惯能很好发挥作用,就没有必要制定类似内容的行为规范,以免伤害员工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

8.具有先进性的原则

制度是一个组织的“骨架”,先进的制度有利于组织的正常运营,因此,制定制度一定要从调查研究入手,总结本组织的经验,同时吸收其他组织的先进经验,引进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保证制度的先进性。

9.采取措施、改造习惯的原则

新制度的执行过程就是改变成员工作习惯的过程。管理者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该制度的执行会带来哪些工作习惯的改变,这种改变成员是否可以接受,接受的程度是多少。根据具体情况,管理者必须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加强对员工工作习惯的改变,比如在新制度执行时,进行制度培训,或进行频繁地抽查和监督等。

10.具有操作性的原则

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就失去了制定制度的意义。要想使制度易于操作,最好在制度中明确操作方法。另外,要写明制度的原则,这样便于对特殊情况进行处理(最好能规定出解释权的归属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