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求职招聘网 2023-08-16 09:29 编辑:admin 236阅读

一、如何分析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导和控制企业与风险相关问题的各种协调活动,是以控制损失、创造价值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大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来源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种行政干预、设各方主体协调及配合等诸方面产生的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有企业资质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员工的风险等。

风险管理的如何分析: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前瞻性的眼光,充分考虑各类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目标的影响,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为企业在经营和决策中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提供支持和保障,以使企业能有效配置资源、优化过程,提高风险应对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等,是最重要的步骤,即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理解风险的性质,确定风险的程度,以达到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找出可能潜伏的风险因素。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对风险及其原因、后果和可能性有更充分的理解,为决策提供信息。

风险评估常用的方法有:情景分析(通过分析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景,以及各种情景可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风险的一类方法);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简称FMEA);风险矩阵等。企业应组织技术、经营、财务、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专家,识别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论证,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责任分工并落实风险的处理、监测、评审等活动内容。

风险经过评价以后,通常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段(基于最低合理可行原则,简称A L A R P)。上段是指无论活动能带来什么利益,风险等级都是无法容忍的,必须不惜代价进行风险处理;中段是指要考虑实施风险应对的成本与收益,并权衡机遇与潜在结果;下段是指风险等级微不足道,或者风险很小,无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

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通过停止相关业务、消除风险源、改变现有可能产生的风险等,以达到风险减缓、风险消除、风险预防和风险减少的目的。

二、如何控制企业资金风险?

创业企业是风险投资的使用者和投资的对象。一般而言,创业企业主要是指从事高新技术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其作用在于提出高新技术的创意或成果,并向社会提供实现产业化的资金需求,在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下,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并最终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使企业获得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的经济回报。创业企业的最大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作为创业企业核心的高新技术往往都是新兴的、高层次的,并且尚未完全成熟,故其发展变化快的同时,不确定性程度也较高。此外,创业企业往往面对的是全新的市场,这一切都决定了创业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将有可能贯穿于创业的整个过程之中,对于某一风险稍有疏忽,都可能铸成大错。因此,对创业企业的潜在风险分析是对其存在风险进行防范的前提和基础。外部环境风险的防范企业外部环境风险的客观性迫使我们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应对环境风险的预警管理系统,来监测与评估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明确企业面临或可能面临的不利环境因素,这样就可以建立防范企业外部环境风险的有效机制,使企业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之中。企业外部环境预警管理系统由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两大任务体系构成。1.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预警分析是对企业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估,并由此做出提示的管理活动。它包括三个阶段:①监测;②识别;③诊断。2.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预控对策是根据预警分析的活动结果,及时矫正与控制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控对策的活动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不利外部环境变化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它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危机管理三个活动阶段。筹资风险的防范除了技术风险之外,筹资风险也是创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在金融市场变动加剧的环境下,筹资风险及其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如何度量筹资风险的问题也成为了研究的焦点。目前,一般的度量指标有财务杠杆系数法和负债经营效应系数法等两种方法。1.财务杠杆系数法。企业财务杠杆也称融资杠杆,是指企业筹资中债务资本的杠杆作用。其杠杆作用形成的原因是:在长期资金总额不变的条件下,企业从营业利润中支付的债务成本是固定的。在企业资本结构一定、债务利息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增长,企业税后利润将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更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同理,由于负债融资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可能引起企业财务风险。2.负债经营效应系数法。负债经营效应系数是指创业企业的股权资本利润率与创业企业经营效率之比。若创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获利能力强,现金流入的前景看好,则筹资风险较小;反之,则创业企业筹资风险较大。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只能判断筹资风险的存在,还不能具体衡量出筹资风险的大小。在变化莫测的金融市场上,以上方法无法满足高科技企业对加强筹资风险管理的要求,而需要更便于定量分析、评价的有效方法。 经营管理风险的防范我国创业企业发展时间不长,在许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创业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着较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应努力从以下几方面改进:1.市场风险的防范。市场风险是导致创业企业失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开拓产品市场是一项挑战性的事业。他们开辟的大多数是全新的市场,很难以顾客的需求作为市场基础,因而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市场风险的防范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缩短市场接受时间;②强化市场战略,培养企业竞争力;③以市场为导向,完成产、销预算。2.技术风险的防范。技术风险防范就是指决策者对技术风险进行识别、预侧,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回避、转移、削减的行为。创业企业对技术研究开发的风险进行防范,是提高创业成功率,减少风险损失的重要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①风险回避,即企业避开高风险的开发项目或避开高技术开发中的某些高风险因素。这里的回避可分为主动回避和被动回避。②风险转移,即创业企业把高技术开发的风险进行分解和分散,让更多的主体来承担分散,从而使本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相对减少。③风险削减,即创业企业在高技术开发过程中,对所遇到的既不可回避、又不可控制的风险因素,应尽量设法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3.财务风险的防范。我们应该建立一套比较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借以分析导致企业失败的管理失误和波动,运用财务安全指标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并不断调整自身达到摆脱财务困境的目的。其中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①资金周转表分析法。在全面预算下,通常以三个月一次,也可以周、旬、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②杜邦财务分析法。它利用若干相互关联的指标对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方法从评价企业绩效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权益净利率出发,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从而满足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需要,在经营目标发生异动时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③本-量-利分析法,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假定产销量一致的情况下,根据成本、销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一种技术方法。由于其原理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被普遍采用,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具有独特的作用。4.管理风险的防范。现阶段,高科技创业企业自身还存着较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降低风险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内部管理风险,提高创业企业的成功率,更有必要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

三、企业如何完善风险识别控制机制?

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重点制定完善的风险识别方案计划,利用合理的识别与评估方式,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问题,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1)强化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识别力度,在投资之前应准确分析市场方面的数据信息,投资目标方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各类数据的整合研究,编制完善的投资之前全面预算内容准确分析投资的可行性,经济性与综合效益情况,为投资决策部门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需合理识别投资环节预算编制的风险隐患,一旦发现有风险问题,必须要立即进行应对。

(2)创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组建专门的风险防控组织机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准确进行全面预算风险的识别,明确出现风险问题的原因,预测风险可能会带来的后果,通过合理的识别方式分析已经存在的潜在的风险问题,了解具体的原因、准确进行分类处理、创建风险清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有效的识别方式,快速发现和了解风险隐患,便于企业按照实际情况针对性解决和应对风险问题。

(3)重点细化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指标,按照企业实际情况与市场实际情况等,准确分析各类指标是否存在风险问题,一旦发现企业在预算编制方面与自身或是市场的指标相互存在一定差异性,不能切实按照企业本身情况和市场情况等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效果,就应做出相应的风险预警,这样在合理规避预防问题的情况下,能够促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开展。

四、如何在施工企业推行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一、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施工企业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加强对管理提升的组织领导,推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深入开展,一些企业成立了专项小组,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督导和协调工作,并制定了管理目标,使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管理创新机制得到明显改善,但当前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并不理想,体现在企业管理运作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为:有内控无制度,自发的控制;有制度无控制,制度不具备操作性;有控制有制度,未形成体系,存在缺陷。二、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目前,施工企业的许多一线人员甚至是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管理是公司领导和部分部门的责任,员工对自己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模糊不清,一些政策和相关程序的实施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风险意识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的高层没有经营风险的概念,缺少风险防范机制;甚至某些施工项目的经济部门利用内部控制不严的漏洞贪污受贿、挪用项目建设资金,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施工企业对内控制度不够重视,虽然对工程项目的关键过程进行了控制,但缺少完整细化的运作流程,不便于业务人员的学习和执行。

部分制度规范滞后、设计不完善,没有对所有的部门和员工进行覆盖。

3、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

有的施工企业有规章制度,但流于形式,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制定;有的制度本身制定不合理,过于理想化,或随着新情况的出现,原有制度已不能适应却没有及时修改,从而使制度不具备可操作性;有的施工企业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也没有奖惩措施,缺乏保证内控制度执行的机制,内控制度成为摆设。

4、内部监督独立性不强。

内部监督过于集中在财务领域的内部审计职能,监控上缺乏独立性。

在对内部控制实施监督中,虽然有些施工企业设置了审计部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且内部审计受制于人,致使监督职能无法履行。

5、信息沟通不畅。

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一个开放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企业对反映问题的员工没有相应的保护和激励措施,造成管理层无法真实、全面地了解企业运行的情况。

6、风险体系未建立、评估机制不健全。

一些施工企业未建立风险内控体系,没有明确承担相应风险的主体,面临风险时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错失化解或减小风险的最佳时机。

受知识能力的限制,相关人员对潜在的风险缺乏整体性认识和系统性分类,对风险评估方式、方法、程序的缺乏了解,没有对企业的风险承受度进行评估分析,无法应对各类风险的冲击。三、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1、强化风险意识,培育内部控制理念。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有风险意识,不仅企业经营者有风险意识,全体员工也要有。

通过召开风险内控专题会,强调风险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主动性,从上到下营造内部控制学习的积极氛围,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确保风险内控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控制度,明确规定各种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安全质量、物资设备采购、全面预算、信息化运用、法律合规、反腐倡廉等方面进行制度完善;所属项目部在贯彻落实上级规章制度的同时,结合项目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协同推进内控制度;根据企业运行情况,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整性。

3、建立健全风险内控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在风险理念的作用下,内部控制已扩展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企业必须了解它所面临的风险,并加以控制,建立健全可辨识、分析和管理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和控制预案机制,建立健全以前期防范、中期控制为主,后期救济为辅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应对和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危机,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环境保障。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应用,全面总结,落实整改。企业管理者应对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应对中的教训进行总结,开展自我评价,进行缺陷认定,对诊断发现的短板和瓶颈问题,集中精力全面整改,为下一步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以风险为契机,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5、强化内部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应当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优势,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针对资产管理、全面预算、劳务管理等内容进行审查评价,促进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管理。6、加强信息管理和沟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内部共享的沟通平台,推行资金集中管理使用、经营市场统筹开发、物资设备集中采购、劳务队伍合规择优选用、闲置资产集中利用等措施,保证部门之间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使管理层及相关部门能够实时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解决问题。有了畅通的信息系统,也要明确相关的责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质量。7、建立健全防腐败体系,提升反腐倡廉能力。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使广大干部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更巩固,进一步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尚,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环境。8、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对各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工薪酬、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的依据,有利于增强施工企业管理层对工程项目的管控力,约束、激励广大员工,改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氛围,为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四、小结。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实现既定目标的免疫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任重道远,必须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改变“重效益、轻质量”的经营观念,在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中强化内部控制实施,注重内控制度的监督,继续贯彻落实风险内控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五、如何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是企业基于自身实际状况,按照一定的标准文件(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制定的旨在实现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方法和措施。

其主要包括有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一环,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事实数据基础上,针对自身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危害进行及时的识别和判断,并基于此制定合理、客观、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如何开展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一)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1.明确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在于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机制的开展都是围绕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条件,确定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比如针对公司近几年的运营效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掌控,又或者组织一定的人员在公司范围内开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2.加强风险评估管理企业在确定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后,应当以此为基础作为自身风险管理的行动原则,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措施:督促和指导企业定期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评价现有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如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法规、自身人员的增减)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将风险管理与企业日常工作有效结合,对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必要的措施,确保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完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不预定性,即便企业已有相关的量化预警方案,也不一定及时预防监控,因此企业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风险识别手段,通过调查、分析、评审等一定的方法,探索建立更加规范、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如:定期开展数据调查和事件跟踪等;(二)持续有效地开展内控评审作为审计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内控评审是推动企业建立内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经营及内部控制管理情况,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减少问题的发生,保证审计质量。1.实现内部控制的日常化内部控制的日常化有助于企业自身经营决策、经营过程、资金资产管理等的难点和问题的及时发现、解决与防范,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2.定期组织内控评审工作审计部门基于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相关要求,按照内部控制评审的要求,建议每年组织两次全面内控评审。

重点检查对象为内控制度维护及执行情况和效果,实现内控评审的规范化和日常化管理,推动企业落实内控管理责任和控制要求,自主维护制度并切实执行。

六、如何规避用工风险?

首先,用人单位需要选择正规机构,合作用工,签订正式合同,确保工作质量。对短期或临时性用工,需要和具备资格的正规劳务机构,以签订正式合同的形式进行工作开展,同时通过第三方风险转移的方法确保用工的安全性,同时确保工程的进度与质量。虽然在成本上会有所增加,但是相对“工闹”而言确实既节省成本,又降低了风险。其次,加强用工选择的规范性,避免“工闹”群体的出现。

现阶段很多劳务机构都有一份工闹黑名单,而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也会根据名单将经常出现“工闹”时间的区域群体排除在外,做法上虽有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该事件发生。最后从大的环境政策上进行用工规范,约束“工闹”事件发生。在道德约束缺失的当代,通过法律法规对一些行为、情况进行明文规定,确定具体准则,约束行为的规范性,来从大的政策环境上进行法律引导。当然也可以引进人证识别系统来防范这一风险。人证识别系统首先审核人员身份信息、辨别身份证件真假,而后识别应聘者身份证年龄,避免误用童工,最后与公安网对接,识别高危人群,防范危险分子入职。

七、企业用工风险及有效规避?

企业用工风险一般包括安全、用工合法性、劳资纠纷等。有效规避这些风险的方法包括:制定完善的用工制度,依法正确处理用工事宜;强化培训,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质量标准;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处理劳资纠纷;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有效监督和管理企业用工过程。

八、灵活用工如何为企业规避风险?

灵活用工为企规避用工风险。 在灵活用工平台,员工直接与灵活用工公司签订合同,并不会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因此用工企业不必承担劳务风险,风险转移给了灵活用工公司,而用工单位可以减少承担的风险。灵活用工还可以为企业解决如下问题:

1、灵活用工可以解决企业人员编制限制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用工需求动态调整用工边界,合理解决用人需求。

2、灵活用工可以解决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问题。企业只需支付任务期限内的薪酬,根据员工实际工作的时长/天数付费,不用再担心人事方面的管理问题,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3、灵活用工可以解决企业的弹性用工需求。可以为企业解决特定项目、旺季、产假、假期、病假等期间的人员填补,以及其他任何短期用工的需求。

九、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从主要风险因素方面考虑,工期延误风险受疫情影响几乎是不可逆的客观事实,建企人员复(开)工也存在较大的疫情传染风险,同时可以预见,受各项疫情风险因素影响,建筑施工所涉的劳务、材料、机械等相关费用价格成本也存在上涨风险。在这样复杂严重的风险环境下,国内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建筑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淘汰。

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疫情风险,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企业疫情风险损失,将成为国内建筑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关键点。

1

工期风险

依照往年惯例,春节过后第六天,即1月30日左右即为节后返工潮的第一个高峰时段。但目前,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各省市纷纷发布文件推迟企业复工时间,这必然将导致建筑施工工期的延误。受不可抗力影响,这种工期风险是无法进行有效防范的,因此只能选择有效应对,即申请工期顺延,避免承担工期延误的违约责任。

新冠疫情构成的不可抗力风险因素

所谓“不可抗力风险”,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风险, 通常无法通过技术、经验、预先判断或者小心对待来规避。主要包括自然事件、人为事件和政治事件。

建筑施工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即是指,在合同订立后发生当事人在订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以致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时,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的条款。

那么此次新冠疫情能否构成“不可抗力风险”,即成为建企能否有效避免工期风险损失赔偿风险的关键。

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以下简称《示范文本》)对“不可抗力”的认定:

不可抗力是指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可预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如地震、海啸、瘟疫、骚乱、戒严、暴动、战争和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其他情形。

因此,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可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也在相关通告中直接定义本次疫情为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责任处理

依据《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据《示范文本》对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工期延误后果处理:因不可抗力影响承包人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已经引起或将引起工期延误的,应当顺延工期,由此导致承包人停工的费用损失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合理分担,停工期间必须支付的工人工资由发包人承担。

寻找不可抗力证据顺延工期

综上,建筑企业因为此次疫情影响,不能按照原定时间进行开复工的,应及时收集证明证据,认真统计所造成的损失,及时向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和监理人,书面说明不可抗力和受阻碍的详细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证明,申请顺延工期。

1

从政府文件中找工期延长理由。针对本次疫情,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各省人社厅等部门均出台了防控疫情的延期复工通知。

2

从生产要素中找工期延长理由。受疫情影响,许多地区建筑施工的人材机等生产要素不足,无法进行顺利施工。如疫情重点地区劳务工人无法顺利返工,一些材料设备厂家被下令禁止生产等。

2

人员风险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染性极强,因此对于用工密集型的建筑施工企业,疫情下的人员风险防控也十分重要。

尤其2月7日,成都住建局发布《关于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纳入住建领域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实行“造成1人以上疫情确诊的,视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3人以上疫情确诊的,依法依规予以一定期限市场禁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建企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要。

当然,这里的重要前提是建企开复工须经属地政府部门同意方可。同时必须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开复工人员管理调查

建筑工地开复工前,应逐一对返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及时报告相关信息,对来自或去过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按照规定一律严格落实医学观察、隔离等措施,确保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开复工人员机制管理

1

建筑工地开复工后,应严格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制度,采取封闭式管理方法,有效管控人员流动,尽量减少外来车辆、人员进出工地,落实登记、检查制度;

2

建立内部查验、监测、报告、隔离等疫情防控制度,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包括体温测量、通风消毒、疫情监测、疫情报告、人员隔离等工作内容。

3

相关费用成本上涨风险

一个工程项目的主要造价费用组成,包括人工费、材料费与机械费三大主要部分,俗称“人材机”。受此次疫情影响,可以预见,国内建筑市场这三大方面的费用成本都将出现不小的上浮。

费用成本上涨风险

依据人社部1月24日发布的《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工程停工期间务工人员仍有权利获得工资。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停工期间劳务工人的工资仍需要由总包单位代为支付。

此外,考虑到全国集中推迟复工,疫情结束后,建筑施工必然迎来一个集中赶工期的用工需求高峰,届时劳务用工需求集中,劳务用工费用也必然将会上涨,导致人工费成本上涨。同样,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集中租赁使用也必然将导致市场机械费价格上涨,增加企业机械费成本。

此外,疫情期间,大量行业企业被要求停工停产,这其中也包括着建筑施工市场领域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可以预见,疫情结束后,建筑材料市场势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对承包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风险。

对于停工期间所产生的人材机费用支出,承包商申请工期延期后,可依据合同约定或与发包人协商处理。而对于疫情结束后的人材机费用价格上涨,则可善用情势变更原则。

善用情势变更原则

对于可调价格合同,承包商可依据合同中约定的价款调整情形进行相应价格的调整;对于固定价格合同,则承包商可以善用情势变更原则。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发生重大变化而使合同的基础动摇或者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会显失公平,因此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的原则。

依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

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区分清正常商业风险与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化风险。前者,作为项目承包商,在承接项目前就应当知晓、预测到相应的风险性,并甘愿承担;而后者,则是无法被当事人所预见的异常变化,由这种风险造成的当事人损失,才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以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是项目承包商在承接项目前无法知晓、预测的风险,由此导致的相应人材机价格上涨,应适用情势变更原则。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于国内建筑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国内建企应充分做好各类风险的防范与应对措施,避免相应的企业风险损失。

十、企业如何控制脱产培训的风险?

企业的脱产培训往往会企业出资给员工进行培训,那么风险控制就是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了,必须先制定脱产培训的相关责任制度,要安排好脱产培训人员的工作交接制度,防止脱产培训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还必须制定培训人员结束培训后不回到企业在工作的风险管理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