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质量管理标准?

106 2023-10-31 19:54

一、5S质量管理标准?

答:5s质量管理标准内容

1、整理:将工作场所中的任何物品区分为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必要的留下,不必要的物品彻底丢掉。

2、整顿:必要的东西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位置放置,并摆放整齐,加以标识。

3、清扫:清洁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

4、清洁:将上面的3S事实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

5、素养:人人养成好习惯,依规定行事,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5S管理内容实施标准

工具器具整理、整顿标准

1、应根据产品不同形状、重量和生产数量进行合理配备。

2、非标准件用专用器具,标准件用通用器具。

3、器具存放严格按定置图摆放。

4、零部件:作业现场的零部件(材料、半成品)应放在零部件货价上,按规定的方式和数量存放;车间内的不合格品,应予以标识隔离存放。

5、工装和工检量具应在工位作业台(台架、设备)上固定位置,并且摆放整齐。

6、作业、工序卡应操作位置附件,能直接清晰地看到,其挂放位置不能影响生产操作和设备的运行。

7、包装弃物应在作业工序或设备旁固定堆放位置,设专人清除打扫。

8、车间内因特殊原因须临时放置的物品,要指定存放地点和方式并加以标识,运输通道、消防通道不得阻塞。

9、工具柜统一规范,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柜内的工具排列有序,不得放置其它物品。

10、车间办公室的办公用桌、椅、柜等摆放整齐,打扫干净,清洁;文件资料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

11、危险品、消防用具要单独存放,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二、什么是5s的质量管理?

5S管理最初源自日本政府颁发给日本家庭用于整理物品用的小册子,由于比较有效,被导入到企业管理之中。最初只有两个S,即整理、整顿,当时有一句口号叫做“安全始于整理整顿,而终于整理整顿”,由此可见人们当时看重的是,通过整理整顿工作,使现场清爽有序,从而提升现场的安全性。后来,5S融入了部分美国“一线管理者训练技术”中的检查内容,逐步从2S发展成为完整的5S管理。在我国,有些企业为了强化安全的作用,加上了一个S安全(Safety),称为6S管理,但不能说,6S比5S高级,因为S不在于多,而在于做精。

日本自从推进5S管理后,产品品质、生产效率以及国民素养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由此可见5S的巨大价值。

三、5S质量管理体现标准化的是?

5S管理又称现场管理法,也称“五常法则”,源于50年代的日本,随后兴于各个国家,之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7S管理、8S管理等等,体现得更为全面。

而5S管理通常为: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主要是对生产现场要的管理,当然目前应用更加广泛,已适用到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

而5S管理简单来讲就是注重细节,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督促,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5s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标准?

不是,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在质量方面为了控制和指挥而建立的一个管理体系,5S事实上也是一种管理标准,它针对的不仅仅是质量,还有效率、安全和素养等,两者有相互促进的地方,但它不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标准,也就是说,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依据5S的条款来建立的。

五、日本所提出对质量管理5S的发展,至今到几S了?

您好!其实我想告诉您: 发展到几S没什么关系!关键是你能做到几S?管理5S其实是一种管理思路、管理方法。

在ISO9000体系中有个很好的总结:凡事有人做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做记录(经验教训总结);凡事有章可循。顺便说一下5S的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绝大部分企业越来越重视:安全、成本节俭、环保 准时化等等 10个S了

六、苹果5s多少尺寸?

百度是个好东西。

七、质量管理的方法?

质量管理: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 

方法:

1. 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2. 分层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3. 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4. 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5. 直方图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6. 控制图;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7. 相关图;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八、质量管理的含义?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朱兰对质量管理的基本定义:质量就是适用性的管理,市场化的管理。 费根堡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九、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定义: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

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

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扩展资料:

一、企业管理

1、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活动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销售服务后的质量信息反馈为止,企业内形成一个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的职责和方法的管理体系,称为质量保证体系,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发展。

建立这种体系的目的在于确保用户对质量的要求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产品本身性能的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和外观式样等。

“质量保证”一词在GB/T19000-2008/ISO9000:2005已经定义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其定义为:“质量管理(3.2.8)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因此,质量保证的活动,更应该是以3.5.3可信性为核心。可信性的定义为:“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

2、质量控制

为保证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出厂质量达到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作业技术检查和有关活动,是质量保证的基础。美国J.M.朱兰认为,质量控制是将测量的实际质量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并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

这个调节管理过程由以下一系列步骤组成:选择控制对象;选择计量单位;确定评定标准;创造一种能用度量单位来测量质量特性的仪器仪表;进行实际的测量;分析并说明实际与标准差异的原因;根据这种差异作出改进的决定并加以落实。

二、质量改善意义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把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数量统计方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

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曾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只有10%~15%来自工人,而85%~90%是企业内部在管理上有问题。

由此可见,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加工这一环节,也不只是局限于加工产品的工人,而是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类人员。

十、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架构的区别?

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产品质量目标的技术要求,工作措施等一系列自成管理的规则,管理架构是分层次的管理责任的落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