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发生院内感染,医院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求职招聘网 2023-09-04 18:43 编辑:admin 270阅读

一、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发生院内感染,医院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你可以向医院负责处理医院事故的部门反映,他们会请相关方面的专家鉴定,在医务部领导主持下他们会讨论研究你反映的情况然后投票决定到底医院到底有没有责任,按照你的说法来看,医院承担全部责任的话,会对你有所补偿的. 这一切的前提当然是以先治疗好小孩为主.

二、术后院内感染医院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手术后感染有许多中,可能出院后护理没护理好,如果这种情况医院没什么责任,如果院内感染医院一定有责任的,还有一种情况,医生在手术的时候没处理好,比如留有异物在体内,术后清淤没做好,这些情况属于医疗事故,这些即使出院了医院也要承担责任的。关键要看什么原因引起的。

三、到医院工作如何开展工作?

到医院后首先是应该尽快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各个科室的位置、科室主任的姓名联系方式等等。其次是熟悉具体科室本职工作的职责,自己所管工作的流程、制度等。如果是领导岗位的话,还要对各个科室的负责人进行熟识,方便以后工作的开展。

四、医院营养食堂工作如何开展?

一、营养食堂的配置、卫生及管理要求,食品与餐具的卫生要求以及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都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规定。

二、营养食堂布局合理,设专用的交通通道和出入口,设置有洗涤、消毒、更衣、通风、冷藏、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入口必须设设置洗手装置。

三、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该职业。科室必须建立健康档案。

四、从业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洗净双手后方可进入操作间,外出不得穿工作服。非营养食堂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工作间。

五、随时保持室内卫生,操作台、各种物表及地面,每日必须进行常规清洁,必要时用消毒液消毒,有污染时立即消毒。

六、凉菜间、裱花间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装置,专间内紫外线灯应分布均匀。每天上班前后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

七、餐具清洗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的工作程序。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后的餐具立即放入消毒保洁柜内,用餐前30分钟才能摆上餐桌。

八、食品加工必须做到清洁、无毒,严格执行“四分开”。必须注意凉菜加工环节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九、每月对营养食堂工作人员的手、物表、餐具以及凉菜间的空气等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

---------------------------------------

这是医院营养食堂管理制度,照着制度逐项执行就可以了,希望能帮到你!

五、外科风云院内感染是哪集?

第44集

     《外科风云》是由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出品,侯鸿亮制片,李雪执导,朱朱编剧,靳东、白百何、李佳航、刘奕君、蓝盈莹、何杜娟等人主演的都市医疗行业励志题材电视剧。

六、医院内勤主要做什么工作?

收费,打印复印资料。什么都要做。很累但是要知足

七、民营医院内科护士的工作职责?

1、在病房护士长领导下及主管护师、医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

2、对自己所分管的病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评估,制定护理计划,负责实施与评估。

3、按病人的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病情、饮食、卫生及心理状态。

4、做好基础护理,坚持晨、晚间护理及出院护理。严密观察与记录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工作。

5、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地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护理工作,做好查对和交接班工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6、随医生查房,了解病人的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状态并进行护理,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咨询、病人术前、术后教育、功能锻炼、饮食管理及出院指导等。

7、维持病房环境清洁、整齐,安静、工作秩序良好,做好陪人管理、宣传卫生和防病知识,鼓励病人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住院须知。

8、参加晨交班,听取夜班报告,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

9、参加指定的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指导下一级护士、实习护士和健康助理员工作,与配膳员及时沟通,、做好饮食管理。

八、医院内账会计工作内容?

医院的会计主要是做帐,为医院内职工做工资及发放打卡,药品器械采购货款及收入做帐,上级拔付的资金入帐。

九、什么是「院内感染」?应当如何预防?

50.医院感染的定义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1)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2)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51.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处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组织。

52.医院感染监测医生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计划的实施;

(2)督查医师无菌操作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及时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当本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立即上报院感处,配合专职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落实防控措施;

(5)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实施监控;

(6)完成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上报工作。

53.医院感染监测护士职责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职业防护的实施;

(2)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督促主管医师填表;

(3)监督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的隔离、控制执行情况;

(4)监督检查病房的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

(5)监督手卫生执行情况;

(6)监督医疗废物管理情况;

(7)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4.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中应履行的职责

(1)执行院感管理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处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55.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3)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4)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6)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7)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56.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程序

(1)当病房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主管医生应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2)出院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

(3)出院时在《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上登记。

57.何谓“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期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传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58.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途径

当本科室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时,主管医生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处,共同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59.医院感染信息的获取渠道

晨会电话网络简报等多种渠道。

60.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发病率<7-8%;

医院感染漏报率<10%;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0.5%;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61.多重耐药菌的内容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KPC酶肠杆菌科细菌等。

62.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2)患者床旁有接触隔离标识;

(3)病房每天擦拭消毒,诊疗用品相对固定;

(4)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

(5)实施标准预防,做好手卫生和个人防护,进行有创操作时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63.手卫生常用名词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²;

外科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²。

64.“六步洗手法”具体步骤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④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⑤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⑥将五个手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洗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65.医务人员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前和接触病人后;

(2)无菌操作或侵入性操作之前;

(3)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之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5)戴手套前或脱手套后也要进行洗手。

66.“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67.戴手套注意事项

(1)一副手套只用于一个病人的一个部位的操作,接触下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脱去手套后必须洗手。换上新手套前也要按规定洗手;

(3)接触污染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后,应及时脱掉手套并洗手,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4)戴手套操作时如手套被刺,应及时更换。

68.什么是标准预防

(1)定义: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2)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3)原则: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69.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手消毒.

(2)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功能的口罩、防护眼镜;

(3)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漏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利器盒内。

70.被锐器刺伤时采取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上报感染管理科和职工保健科,登记并用药治疗。

71.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

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72.科室无菌物品储存应符合的要求

(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无菌物品储存间的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25cm,距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

(3)无菌物品专架存放,设置标识,保持干燥。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73.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方法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74.清洁和清洗的定义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75.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普通病房、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病房空气净化卫生的要求

细菌菌落总数≤ 4cfu/m3 (放置5min,采用直径9cm平皿)。

76.医疗废物包括哪几类

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五类。

77.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有,属于医疗废物

(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如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

(2)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均属于医疗废物。

78.下列物品不属于医疗废物

使用后的各种玻璃、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

79.盛装医疗废物不可超过包装物或容器的多少

3/4.

十、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目的是什么?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