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毛扎染工艺流程?

求职招聘网 2023-09-03 18:18 编辑:admin 225阅读

一、兔毛扎染工艺流程?

(a)活性剂浸泡:配制重铬酸钾3?5克/升、硫酸I克/升、食盐10?20克/升、表面活性剂I克/升的液体系数为10的活性剂溶液,将活性溶液加热到25°C?28°C,将毛皮放到加温的液体中浸泡3?4小时,在浸泡过程中要经常翻动,捞出后拧出毛皮中的水液,再放入由10克/升的亚硫酸、10?20克/升的食盐所组成的溶液中,溶液温度保持在28°C?35°C,浸泡8?10小时,要经常翻动;

(b)清洗:经浸泡的毛皮在室温下用清水冲洗15?20分钟,拧干后立即放入染缸;

(c)染色:将染缸中加入配液,配液为含二氨基苯3?5克/升、焦儿茶酚2克/升、25%的氨I晕克/升、洗漆粉I克/升的溶液,毛皮放入染缸30分钟后,往溶液中加入6晕克/升的过氧化氢,溶液温度保持在28°C?35°C,染色3?6小时,染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毛皮;

(d)二次清洗:放在I?15克/升的洗涤粉水溶液中清洗,水温在35°C,不断翻动,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

(e)盐浸:取含纱绽油10克/升、洗涤粉I克/升、松节油I克/升的溶液,加热并不停搅拌,使温度达到80°C,再冷却到45°C,将毛皮放入溶液中浸泡I小时,再往溶液中加40?60克/升的食盐,浸泡3?6小时,经常翻动毛皮;

(f)后期处理:对毛皮进行修正,晾干毛皮后再揉软,将毛绒梳开。

二、东巴扎染的工艺流程?

东巴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是板蓝根,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染缸里,掺一些石灰,就可以用来染布,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三、扎染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一、活动目的:

通过扎染社团的活动,使学生的扎染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扎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扎染活动意义

扎染是传承了千年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商品属性,更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

四、分散染料扎染工艺流程?

分散染料染色工艺 生产涤 棉什色布,通常先连续轧染分散染料,通过高温焙烘箱,对涤纶进行热熔固着。染色批量较小时,改用高温高压卷染机。

在涤纶染色完成后再按棉布染色条件,进行还原染料悬浮体轧染,烘干后还原汽蒸,或湿轧还原液汽蒸。

中、浅色涤/棉布有时还可采用后丝光工艺,可达到匀染度好的质量水平。

由于涤/棉染色布全面经过还原汽蒸和皂洗,故染色成品的各项牢度都比较高,不必再还原清洗。

五、培训工艺流程目的?

1、确保生产系统的有效运作,全面完成产品品种、质量、产量、成本、交易期和环保安全等各项要求。

2、有效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不断降低物耗,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压所占用的生产资金,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六、工艺流程调节PH的目的?

    在许多工艺流程中,PH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调节PH值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改善反应速率和产量:在许多化学反应中,PH值对反应的速率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PH值的调节,可以使反应达到最佳速率和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控制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在许多生物技术过程中,如发酵和酵素生产等,PH值对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调节PH值,可以控制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率。

3. 调节溶解度:在一些化学过程中,PH值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通过调节PH值,可以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从而控制反应的进程和产物的生成。

4. 改善产品稳定性:许多化学产品在不同的PH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稳定性。通过调节PH值,可以使产品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总之,调节工艺流程中的PH值可以在许多方面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使生产过程更具有效性和经济性。

七、工艺流程碱浸的目的?

一般都是为了溶解一些可溶性物质,出去一些不溶的杂质。为了后续操作得以进行,提高纯度。 酸浸取的目的:浸提溶剂中加酸的目的是使生物碱成盐,促进生物碱的浸出;使有机酸游离,便于用有机溶剂浸提等。

酸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浓度为0.1%~l%,以能维持一定的酸碱度即可。常用硫酸、盐酸、醋酸等。

八、生产工艺流程卡编制目的?

1、使工艺参数成为可实施的作业文件。

2、生产工艺流程卡是生产工艺的具体化,在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卡中,将工艺参数转化为各工序控制要素,并落实各工序人员、设备、作业指导书及检验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卡的编制,使工艺参数成为可实施的作业文件。

3、生产工艺流程卡也是质量控制文件。

九、云南白族扎染和苗族蜡染工艺流程方面的异同?

扎染: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也可将成形的服装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

蜡染: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我国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用熔化的黄蜡在白布上绘制图案,染色后煮去蜡质,就呈现出白色图案。始于汉代,盛于唐代。

总体的区别:蜡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

十、扎染文化?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结防染的绞缬绸起源于东晋,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曾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