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服装图案

求职招聘网 2023-06-21 21:09 编辑:admin 289阅读

一、瑶族服装图案

龙胜有侗,瑶,苗,壮,汉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瑶族分红瑶,盘瑶,花瑶三个他们的服饰古老,神奇,美丽,秀气,各民族服饰图案古朴神奇,栩栩如生,钟灵毓秀,每个图案都是活灵活现,又那么焕发盎然生机,令人难忘的遐想...

二、瑶族服饰绘画作品

在瑶寨里最醒目的标志就是牛头铜鼓,牛头铜鼓反映的是瑶族人对铜鼓的重视和对牛的崇拜。

之所以会选择牛头和铜鼓作为瑶族的图腾,在瑶族的口头文学中,是有流传的。瑶族以前生活在穷山恶水中,生活艰苦。玉帝知道后,派牛王下凡来耕田,自从牛王来后,瑶族人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牛崇拜也成为瑶族祭拜祖先、重视农耕和祈求丰产等文化的表现,而铜鼓被瑶族视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乐器与神物。白裤瑶族流传了近3000年的铜鼓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之一。目前仅存的400多面铜鼓,不仅是族内重大而神秘仪式上的主角,更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图腾。

眼前这雕塑高8米,牛角间距12米,铜鼓直径为3米,公鼓和母鼓之间的距离为6米,两个铜鼓的鼓面为十二生肖图,与鼓心的12角太阳芒相互呼应,4只青蛙匀称地铸于鼓面边沿,看上去十分震撼。

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如今,铜鼓做祭祀和欢庆之用,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才被瑶胞们请出来。

在白裤瑶族民间,铜鼓被认为是一种有魂魄的活物,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从古时代代相传至今日,由家族的“油锅头人”“石牌头人”保管。

三、瑶族衣服创意美术设计图

穿像跳傣族舞的包裙比较好看

四、瑶族衣服创意美术设计图片

一部分瑶族女人穿白裤子,但不是全部瑶族女人。原因是瑶族女人在传统文化中,白色被视为吉祥和神圣的颜色,因此一些瑶族女人在特殊场合下会选择穿白色裤子。但并不是所有瑶族女人都会选择穿白色裤子,因为个人审美和文化观念也有所不同。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除了白色,瑶族也有很多其他颜色被视为祥和和吉利,例如红色代表喜庆和生命力,黄色则象征着收获和金黄的沃土。瑶族的服饰也非常多样化,除了裤子,还有袍子、褂子、马褂等不同类型的服装。

五、瑶族衣服创意美术设计说明

防城花头瑶女子穿对襟交领长衣,衣襟滚边,袖口镶饰布条。下着短裤、绑腿,用红穗缠头,顶一方挑绣几何纹头帕。大瑶山花兰瑶女子穿对襟交领式长衣,衣侧开衩,领襟、衣摆、袖子皆施以精美的红色绣饰,下着青布短裤、织锦绑腿、木屐,青布帕、白帕包头,颈尖佩带银圈等饰物。

六、瑶族服装设计图

一、瑶族花棍舞的形态特征:

1、丰富的表现内容

瑶族花棍舞的内容与其居住环境有密切关系,瑶民主要居住在山林里。主要靠游山狩猎、刀耕火种生存。有表现瑶家人的“狩猎舞”和庆祝丰收、从事农活的“丰收舞”、“农事舞”:表演者手挥花棍而舞。表示驱邪赶鬼,有表现瑶家人的“祭祀舞”;瑶族人民爱唱山歌、民歌。特别是男女对歌,有表现瑶家人日常生活的“生活舞”、“节庆舞”等,充分展示了瑶族花棍舞艺术的无穷魅力。

2、完整的表演程式

花棍舞的魅力在于它的舞蹈表演性强,形式多样。在表演时,人数较多,有着完整的的表演程式。在上场之前必须有一领头的人示意,接着所有人齐吆喝一声“嘿嘿……”后集体出场,并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有规则的相互穿插,变换队形,有男女对跳、圈舞等等,舞至高潮时,众人齐发出“嘿嘿……”声,同时挥舞花棍集体退场或直接造型结束。

3、简朴的舞蹈特征

从舞蹈动作上看,瑶族花棍舞具有民俗文化的原始特点。花棍舞的舞蹈特征是步法简练,动作古朴、优美,有独特、规范的舞蹈动作。

花棍舞的动作一般是单手转动花棍,也可双手握花棍转动。转动时,可在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抖动和转动花棍,时而用花棍的两头敲打身体的多个部位,如肩、腰、脚、臀部等。

花棍舞要求脚的动作、步法变化多样,如原地屈膝、行进、踢步(前踢、后踢)、跳踢步、矮子步、摇步、跳蹲步、山羊步、滑步等几十种步法,与耍花棍相互配合。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不断的进行队形变化,形成一片壮观而热闹的场面。表演朴实而极富情趣。

4、明快的音乐特征

全南县瑶族人民爱唱山歌。瑶族花棍舞的音乐多源自瑶族山歌,以三声音阶为主。瑶族山歌分“长面中”、“短面中”两种。长面中节奏较自由,大多数落音均为自由延长音。衬词较多;短面中较明快,多为3/8拍子节奏,节拍较为规整。音域不宽,多为四小节一句共四句十六小节的方整性乐段结构。两者音调都是由“do mi sol”组成,mi do之间大三度的下滑音圆润自然。

二、瑶族花棍舞的审美意蕴:

花棍舞蕴涵了全南县瑶族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优美动听的歌声,婀娜多姿的舞蹈以及节奏明快的音乐,描绘出一幅幅瑶族人民生活乐趣的美丽画卷。瑶族人对美的理解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追求“自然美”是瑶族花棍舞的审美基础和本色。无论是来自繁华的都市,还是乡村僻野。都会被这浓郁的美学情趣所感染,从中得到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

1、民族精神价值

全南县瑶族花棍舞再现了瑶族游山狩猎、种植苞米薯芋和培育香菇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既有民族的血和泪。也有民族的自尊自爱自强,反映了瑶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险、热爱生活、顽强生存的民族精神。建国前,瑶族人民社会地位低下,遭受的压迫和苦难比汉族劳动群众更为深重,建国后,瑶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样翻身作主人,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从此。瑶族人民过上了和谐幸福的生活。

2、文化艺术价值

全南县瑶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瑶家人保持着独具特色的服饰、语言和生活习俗。男衫黑色立领,对襟布扣;女衫蓝色斜开襟,陪以镶有花边装饰的短围裙。他们衣裤的衣领口、袖口、裤足边均装饰有两条平行白边。男性用2米多长、10厘米宽,两头绣有花饰的黑色围布裹头。女性用两块正方形的布叠合整齐,四边用彩线镶联,前面两角任其翘起,后面两角缩成半圆。做成略成三角形头帕,供结婚后戴扎,未婚女子则用彩条花巾扎束。瑶族服饰虽不追求色彩的鲜艳,但依然显得朴实而活泼。每逢喜庆节日,他们都会身着漂亮的瑶族服饰,忘情的跳起花棍舞,展现他们的民族风情和幸福生活。

3、旅游开发价值

2001年,由作曲家袁大位作曲,舞蹈家肖建荣、谢筱春编导的民族风情舞《瑶族花棍舞》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获奖;2002年,由赣州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承办的赣南优秀民间民俗艺术调演中,歌甜舞美,风情浓郁的全南《瑶族花棍舞》,把瑶族明晰的舞蹈形象从大山深处带了出来,表达了瑶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2003年,在“腾飞全南”纪念全南建县100周年文艺演出中,全南县瑶族花棍舞表演队表演的舞蹈《花棍舞》深受观众们的喜爱:近几年来,赣南举办了几次重大的活动等,在活动中,都有花棍舞表演。国内外来宾都被花棍舞那精湛的技艺、精彩的表演所吸引并赞叹不已。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南县投资200多万元为瑶族同胞铺通了12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大力改善瑶寨的居住、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该县挖掘整理当地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以穿瑶族衣、吃竹筒饭、看花棍舞为主要内容的“瑶族风情一日游”线路,吸引了大量县内外游客。瑶山村景区已经形成为当地的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