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要求必须建立什么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为了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轻重缓急和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辨识
风险识别是指通过系统在工作组织、业务流程、工具手段、方式方法等多个方面,将环境建立、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等风险管理过程与内部控制矩阵、内控评价、缺陷认定与整改等内部控制管理过程相衔接、相融合,明确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协作与互动,以保证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完整性、有效性和无缝对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紧密衔接和有效协同。
分级管控
分级管控是指全面识别和评估区域内的安全风险,确认安全风险等级并汇总建立风险数据库,形成“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输出符合系统要求的危险源清单和报表,并建立统一的危险源档案,便于管理人员随时了解、随时查阅,从而实现安全风险的全覆盖。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过程
- 风险辨识
1.以各场所/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为基本识别单元,确保风险识别涵盖本单位及有关各方作业的全部场所、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
2.必须筛选、排除、调整已识别的安全风险,形成风险识别清单。
- 等级确定
1. 风险评价方法: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的风险评估方法或上级单位要求的评估方法,可以确定等级的风险矩阵法(RP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估法(LEC法)等。
2.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 建立清单
1. 建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价清单,清单中至少包括:
(1)风险所在场所 / 部位;
(2)风险描述;
(3)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4)风险评价过程;
(5)风险等级;
(6)控制措施。
2. 各生产经营单位可参考某单位办公室职能部门安全风险辨识、评价清单。
- 管控措施
1、控制措施的制定依据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人保护等多种类型。
2. 在制定管制措施时,应根据轻重缓急,消除、替代、降低优先顺序考虑
(1)停止使用危害性物质,或以无害物质替代;
(2)改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
(3)改变工艺减轻危害性;
(4)限制危害;
(5)工程技术控制;
(6)管理控制;
(7)个体防护;
(8)其他。
- 警示告知
1. 绘制风险分布图,以确定的风险等级为依据。
2. 重点岗位准备风险告知牌,现场张贴告知书
- 动态预警
1. 安装监测报警装置,对事故风险进行预测报警。
2. 对风险实施动态管理。
- 应急管理
1、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根据风险评估情况进行应急演练。
2、配备包括应急队伍及人员在内的应急装备及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
第三条 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
第五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 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 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
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
三、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对风险的分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各省对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辨识评估到位、风险分级到位、防控措施到位、公告监督到位、持续改进到位为工作目标。
四、风险分级管控方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管控纳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对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较大风险管控措施以及危险作业、发包与出租等的风险管控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是进行风险点排查。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并重点排查生产工艺技术及流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生产经营场所,有限作业空间等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相关作业活动。
二是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对排查出的风险点选择适用的分析辨识方法进行风险因素辨识,明确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环境影响因素。
三是进行风险评价和分级。根据风险因素辨识情况,对风险点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将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四是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确定。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等风险点,应当确定为重大风险。发生过1次以上不足3次的轻伤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且同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3人以上不足10人的风险点,应当确定为较大风险。
将风险进行分级后,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办法》中规定了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五、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4级,并按各自等级情况处理:
A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评估属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登记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B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本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C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厂)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D级:低风险/蓝色风险,评估属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应由所在的班组负责管控,车间负责监督落实。
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七、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管理的什么?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管理灵魂,是企业成败风向标。`
八、地面防雷风险分级管控?
防雷等级分为1.2.3级,一级防雷的要求最高
九、锅炉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关于这个问题,锅炉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是指对锅炉风险进行分类和管控的清单。根据锅炉风险的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保障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下是可能包括在锅炉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的内容:
1.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锅炉的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2. 风险评估:对锅炉的使用情况、维护状况、环境因素等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措施、应急措施等。
4. 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职责,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5. 检查和评估:定期对锅炉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
6. 文件记录:对风险分级和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证。
十、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