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翻译简短

求职招聘网 2023-06-15 13:00 编辑:admin 286阅读

一、贾岛推敲翻译简短

在山林中的一棵松树下,我向隐者的小弟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他回答说师父采药材去了。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但是山上云雾迷蒙,那个小弟子也不知道他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了。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二、贾岛推敲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贾岛即兴写了一首诗。)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三、贾岛推敲的古诗是什么

推敲这个典故引来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斟酌、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

而贾岛推敲则是中国古代一个名声颇显的的故事,语出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贾忤旨》,反映了创作诗歌过程中对字句的凝练。

初次到京城去参加科举考试。一天,贾岛骑在驴背上想到了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的时候想用“推”字,后来又想用“敲”字,用心琢磨但没有确定。于是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比划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都很惊讶。

当时韩愈代理京城的行政长官,他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仪仗队的第三节。旁边的侍从把贾岛围住,带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解释了自己想到的诗句。韩愈坐在马上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行回到官府,共同谈论作诗的方法,连续几天都舍不得分开。于是韩愈跟贾岛成为了好朋友。

四、贾岛推敲文言文解释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五、贾岛推敲是那首诗

贾岛推敲的诗中表示时间的是“僧敲月下门”,月下门表示是晚上。

贾岛推敲的诗指《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

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