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苗族蜡染可行的方法?

求职招聘网 2023-09-25 13:50 编辑:admin 295阅读

一、传承苗族蜡染可行的方法?

蜡染工艺流程有:布面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上蜡、浸染、脱蜡、缝合等十来道工序。其中上蜡最为关键。苗族蜡染上蜡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利用印花的镂空版,即先用镂空版夹压好织物,再往镂空处灌注蜡液;其二是用三至四寸的竹笔或铜片制成的蜡刀,在平整光洁的织物上绘出各种图案。

苗族蜡染技艺

待蜡冷凝后,将织物放到染液中浸染,然后用沸水煮去蜡质。去除蜡后的织物,原先有蜡的地方,蜡防止了染液的浸人而未着色,在周围已染色彩的衬托下,呈现出白色花纹图案。由于蜡冷凝后的收缩以及周围上的皱褶,蜡膜上往往会产生许多裂痕,入染后,染料渗人裂缝,成品花纹就出现了一丝丝不规则的色纹,形成蜡染制品独特的花纹效果。

蜡染的关键是蜡液的调制和蜡夜的温度控制。蜡液由蜜蜡或虫蜡混合松脂经加温溶化而成,混合比例视冷凝后需要的软硬要求而定。画蜡时,蜡温一定要合适,过高易使织物变黄,影响织物花纹色泽;过低蜡不易流动,描绘出的花纹粗细不匀。蜡温一般以画蜡后蜡液能迅速渗透到织物背面时为好。

工具

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

二、云南白族扎染和苗族蜡染工艺流程方面的异同?

扎染: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也可将成形的服装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

蜡染: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我国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用熔化的黄蜡在白布上绘制图案,染色后煮去蜡质,就呈现出白色图案。始于汉代,盛于唐代。

总体的区别:蜡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

三、「扎染」工艺有哪些流程,其起源与传承历史如何?

扎染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黄河流域。但起源于具体何时,由何人创作无法定论。

秦汉

扎染“秦汉始有之”(工仪实录),这支古代染缬中的奇葩,一直以自己独特而奇妙的美姿根深蒂固生长在人民中间,点缀、美化人民的生活。

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证明了扎染这种工艺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在“搜神后记”中就有“紫缬襦”(即上衣)、“青裙”的记载,而“紫缬襦”就是指有“鹿胎缬”花纹的上衣。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在唐诗中我们可看到当时妇女流行的装扮就是穿“青碧缬”,着“平头小花草履”。在宫廷更是广泛流行花纹精美的绞缬绸,“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史载盛唐时,扎染技术传入日本等国,日本将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后经日本又流传入我国云南,由于云贵地区的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所以古老的扎染工艺在那里落户。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

宋代扎染技法的采用。

明清

明清时期,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至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近代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有近1000多种纹样,折射出人民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织染文化。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这里,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织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2006年,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云南省大理市、四川省自贡市。

扎染使面料富于变化,夹染、抓染、线串染及叠染等出现各种不同的纹路效果。

化学染料的颜色全面且亮丽,但有些人依旧偏好在染布时使用天然的染料。下面是一些颜色和相应的天然染料来源:

● 黑色——鸢尾花的根

● 棕色——咖啡粉和略煮过的茶叶

● 粉色——碎的玫瑰花瓣、草莓和樱桃

● 紫色——葡萄、鸢尾花(紫葡萄)和接骨木果

● 红色——甜菜根、红赭石/红土

● 黄色——洋葱皮、辣椒粉和姜黄

浆果和樱桃都很显色,所以总被用作染料。先将它们一切为二,再浸入水中就行。但若想染料质量更好一点的话,可以将浸了浆果或者樱桃的水先煮十分钟后再过滤,之后把所得的水倒进一个单独的水桶中就可以了。

制作染料前,材料如果是根则要先将其切成小块,花则要先压碎花瓣,种子则可以先磨碎。然后和水按3:1的比例混合以产生植物物质。接着以水煮之,直到水中开始晕染出你要的颜色。这时降低水温再煮上十分钟。最后进行过滤,待染料水冷却即可。

至于赭石,若想从中获得染料也不用什么复杂的方法。你只要将它浸入水中就可以了。每半杯赭石,加入一杯的水。充分搅拌,静置三十分钟后再次搅拌。染色时只要把布浸入赭石与水的混合物中后再进行清洗就行,并不需要过滤。

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种色彩的效果。古时候染料一般用植物染料,亦称草木染。

常用的染料还有红花,紫草,蓝靛等。古时候的扎染技法有米染,面染,豆染等。即用豆面,石灰调成防染桨,通过花板涂在布上,然后煮染,可出现兰底白花的效果。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自然特殊图案的一种印花方法。也可将成形的服装直接扎染。分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前者图案犹如露珠点点、文静典雅,后者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活泼清新。一般可用来做较为宽松服装、围巾等。多选用丝绸面料。

汉族扎染

据《实仪录》载:“汉年间有染缬色法,不知何人所造。”扎染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自贡扎染包括“扎染、拔染、防染”,是自贡汉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以隽秀、清新、淳朴、富有民间特色而蜚声国内外。

扎染大师张宇仲和扎染工作者在发掘整理民族艺术遗产的基础上,吸收了国画、装饰画、油画及现代画派的手法,形成了古朴、典雅、粗犷、动中求静、细腻恬适、抽象和具体巧妙结合的自贡扎染特色。

自贡扎染产品,除床单、窗帘、桌布、提包等各类生活用品外,还大量生产色调各异、图案新颖的花布、装饰壁挂。1986年,自贡扎染应邀赴香港展出,《文汇报》、香港亚洲电视台等媒体予以了大规模的报道和宣传。自贡扎染多次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工艺品,并作为特色旅游品远销美、法、德、日等国家。

1992年上海科教电影厂在自贡拍摄了科教片《自贡扎染》,在海内外播映反响强烈。自贡扎染历年来在各种展评优活动中,荣获“国际博览会银奖”、“国家旅游优质产品”等二十二项部级大奖。1993年,日本国乐染会主宰出原修子参观了自贡扎染厂后评价说:自贡扎染技术“体现了中国当代扎染艺术的较高水平”。

现代扎染

“现代扎染是针对传统扎染、蜡染和蓝印花布这三种传统染色工艺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即在各种纺织面料和成衣上运用现代防染科学技术和各种特殊工艺手法,创造出区别于传统“三染”、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具有现代审美意义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和多色交融新图形的可产业化的艺术实践活动”。——石涛

数字化处理技术产生的数码艺术也能为现代扎染艺术借鉴,并成为当代设计师创造现代扎染新图形的重要工具和主要设计语言。

白族扎染

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合成的。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其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

其扎染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环节。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

彝族扎染

巍山彝族扎染采用天然植物染料,发挥传统民间扎花工艺特色,做工精致、当然精美、图案新颖多变,具有古朴、典雅、自然、大方的特点,既有较高明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性。彝族扎染有蓝染、彩染、贴花等系列产品。制成品有台布、壁挂、门帘、衣服、裙、帽、包、地毯及各种面料。用户可根据各种图案花布,用来制作衣裙、围腰、被面、床单、门窗、窗帘、桌椅帽等。用扎染制作的衣裙、床单、门窗、窗帘穿在身上,挂在室内,别一番古朴、典雅的风味。

日本扎染

“有松鸣海绞”是名古屋有松、鸣海地区为中心出现的扎制蓝染技术,“绞”既为扎制之意,使用木棉布料自江户时代出现以来传承400余年而不绝,现今被指定为无形文化财加以保护,更是东海道地区的第一名产。扎制技法多样,扎制出的纹样亦眼花缭乱,其中颇具代表性的“鹿子扎”多用于制作和服,而“手蜘蛛扎”、“三浦扎”、“岚扎”、“筋扎”等等则是运用传统技法。多数的手工职人自年幼便开始研习,磨砺数十年间的手艺方可出师。至今仍然活跃于手工扎制第一线的,也多为行已七八十岁的长者。采用分业制的有松鸣海绞蓝染,正是依赖着诸位熟练职人得以延续。

印度扎染

在印度,扎染工艺直到今天仍在印度民族服装上广泛地使用。印度的扎染品种丰富、形式多样、制作精巧,其中以卷扎技法最具特色,产量居世界第一。

扎染制作工艺

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苍山上生长的寥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尤其是板蓝根。以前用来染布的板蓝根都是山上野生的,属多年生草本,开粉色小花,后来用量大了,染布的人家就在山上自己种植,好的可长到半人高,每年三四月间收割下来,先将之泡出水,注到木制的大染缸里,掺一些石灰或工业碱,就可以用来染布。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旧籍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作扎染的工艺过程:“‘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扎染用的布料过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较粗的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布料,吸水性强,质地柔软。先由民间美术设计人员根据民间传统和市场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创作,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蜡纸在生白布上印下设计好的图案,再由妇女将布领去,用细致的手工按图案缝上,再送到扎染厂或各家染坊。

浸染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缬结,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蓝色,即是“地”,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扎染取材广泛,常以当地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素材,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千姿百态。在浸染过程中,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靛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凝重素雅,薄如烟雾,轻若蝉翅,似梦似幻,若隐若现,韵味别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拙趣。

如果想自己动手扎染(戴尔·沃勒)

请记住安全第一,在扎染时戴上手套,并确保系上围裙以防止染料沾到你的衣物。你可以根据喜好、织物类型来选择染料,尽量选择天然纤维的布料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你在室内或者贵重家具上进行工作,请确保在开始之前已用尼龙纸将工作区域全部覆盖。如果布料是新的,要先洗涤以脱浆。浆是一种化学物质,作用于布料表面保持光泽和防止布料起皱。不要对其进行烘干,只要拧紧它去掉多余水分,然后在潮湿状态下使用继续工作。

扎染螺旋形图案

在这项技术里,你至少需要三种染料和三根橡皮筋。你大概会选用T恤开始练习各种图案,因为它是最常用的扎染布料。

将你的T恤平铺在工作台中央。在T恤上选择一个中心点并把它捏住。然后手持面料,开始拧绞它直到T恤呈螺旋状。或者,你也可以用一个叉子,像卷意大利面一样拧转它。接下来,把橡皮筋套在螺旋状T恤的中央处,把T恤分成两部分。之后,用另一个橡皮筋重复以上步骤,但这一次要让橡皮筋与之前的一根交叉。将第三根橡皮筋以同样的方法操作,让它们一起构成楔形,就像切好的匹萨饼。然后,用染料使每个楔形沾染不同颜色,即相对的楔形区用同一种颜色。翻转面料,用上述方法继续操作,确保布料两面的颜色是相对应的。

用塑料袋把T恤包裹起来,让其保持湿润来慢慢吸收染料。为了保证颜色的鲜艳度,尽可能地将其静置八小时。下一步是把面料放到水中洗涤,直到不再脱色。烘干它就完成了!

扎染心形图案

心形图案与红色染料尤其匹配。洗涤布料后,把它对折成长度相当的两半,用铅笔或可溶性马克笔,在折线处画一半的心形。然后用手指从心形的“V”开始,沿着线捏起T恤,一直捏到心形的底部。紧紧抓住这部分,用细绳或橡皮筋束紧捏起的布料。再将T恤的其他部分用二到三根细绳或皮筋捆紧。将心形染色,然后在被皮筋分开的其他部分染上不同的颜色。

用塑料袋包裹T恤放置八小时。取出T恤后,按染料说明进行洗涤,直到不再脱色后烘干。

扎染褶皱图案

将一件潮湿的T恤放在工作台上。用双手将面料挤压成一团,用细绳或皮筋随意捆住,使其看起来像是一团乱布。然后,随意将染料涂在布料上,并留下一些不规则的空白区。

把T恤放进塑料袋静置六到八小时。最后,取出T恤按染料说明进行洗涤,直到不再脱色。烘干之后,你就可以穿上它了。

扎染圆点图案清洗T恤后将其放在工作台上。用手指掐住T恤的一小部分,用细绳将这一小部分扎起来。掐住部分面积的大小就是你所想要的圆点的大小。根据你对圆点大小的喜好,可以选择掐住半英寸到一英寸之间的布料,这都取决于你。之后将染料涂在掐住的区域,或者将其浸于染料中。你可以选择更便利的方法。如果你想要环状的颜色,你可以在用细绳扎染选定区域前,先用不同颜色将细绳浸透。

现在,用塑料袋小心地把你的T恤包起来,静置六到八小时让染料被吸收。再将T恤每个同色染料的部分单独进行洗涤程序。烘干之后,你就可以穿上它了。

扎染日式绞染图案

这个标题听起来或许有些复杂,但其实过程一点也不复杂。这种设计可以造出适用于正式的礼服裙和丝绸的优雅图案。同样地,还是用T恤来解释扎染过程。

清洗T恤之后,你需要一个像塑料管或者PVC管之类不具吸水性的管状物。用T恤缠绕包裹住管子,并用细绳或橡皮筋捆住固定。然后,从T恤两端往中间推挤它,直到看起来与管子紧紧地缠在一起。确保被压实的布料两端都系好了细线或橡皮筋。你可以多捆几根橡皮筋来做出更多的区域,但通常两根就够了。接着在布料的不同部分涂上染料,确认覆盖了每个部分。再把它放进塑料袋放置六至八小时等待染料充分吸收。然后,你可以去除橡皮筋,取出T恤按照染料说明洗涤。烘干之后,你就可以穿上它了。

扎染条纹图案

首先,将微湿的T恤放在工作台上。像折叠纸扇一样将T恤打褶,根据你所要染制的条纹图案决定褶子的横纵方向。用橡皮筋或者绳子将折好的衣服扎起来,尽量使它们分布均匀。如果您想染出较多的条纹,只需要将橡皮筋扎得更多更密集,如果想要较少的条纹,则可以少扎一些。

将扎好的T恤放入塑料袋中,使其在吸收染料的过程中保持湿润。之后,按照染料的说明清洗布料,然后将其烘干。

扎染靶心图案

一只手握拳,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捏住T恤,然后将想要染成靶心图案的位置穿过拳眼,形成圆锥形。在距锥尖5厘米处扎上第一根绳子或橡皮筋,再向外2.5厘米处扎第二根。在两根绳子或橡皮筋中间的部分涂上染料,并可根据喜好在T恤其余部分也涂上染料。

将扎好的T恤放置在塑料袋内静置八个小时。根据染料说明清洗布料,洗去浮色。待T恤完全烘干后,便可穿上身。

扎染银河图案

银河图案在黑色或深色的衣服上染制效果最佳。

如果您使用新的T恤染制,需要先将T恤脱浆并烘干;如果使用旧的T恤,则直接进行扎染即可。

捏住T恤的中间或者您希望染出银河图案的地方,然后将T恤拧成螺旋状。

在喷雾瓶中混合等量的亮色染料和漂白剂,喷在拧好的T恤上。每隔十五分钟将T恤打开一次,确认染色的效果,直到满意为止。

洗去漂白剂,然后按染料说明再洗一次。

为使图案更加美观,可在烘干T恤后,用不同颜色的染料点缀“银河”,营造“星星”的效果。黄色、橘色、亮红色和粉色都是不错的选择。

扎染技巧和诀窍

——您可将两种图案混合出新的设计,比如用深色将螺旋图案和小圆点图案混搭起来。

——在明亮色调的布料上使用亮色染料扎染,能体现春夏质感;在深色的布料上使用鲜艳的染料扎染,能营造秋冬氛围。

——牛仔裤非常适合使用皱痕和条纹扎染。

——为了准确清晰地扎染出图案,您可用胶带将不需要染色的部分贴住,防止染料渗透到白色布料上。

——想要在扎染的布料上创作出好看的装饰,可以在扎染前,用强力胶在布料上以画点的方式画出螺旋图案、花朵图案或者各种可爱的图案。因为胶水覆盖的地方能保持布料的原色。

——在靶子图案的靶心外,以4厘米为间隔扎更多的橡皮筋或绳子,染制出多环图案。

——漂白剂会损伤衣物。注意在扎染银河图案的过程中,不要让漂白剂在衣服上停留时间过长,应及时清洗。

——尝试将扎染和喷染结合,不仅能给您的衣服增加颜色和图案,而且过程会非常有趣。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以免形成色彩冲突。

——如果使用天然染料,尽量将染好的布料在温水中隔夜放置以染出更鲜艳的颜色。

——扎染过程中,手边常备漂白剂来清洗不慎染到的部分。

——为了尽可能少弄脏周围物品,您可将染料放在喷雾瓶中,直接喷在扎好的布上。

扎染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王利)

一、扎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扎染工艺的特殊性,对纹样有着一定程度的制约。一些在纸面上或电脑上可以完成的图形效果,很难通过扎染的工艺来实现。所以,从扎染纹样的设计阶段开始,就要充分兼顾到工艺及制作的局限,考虑到各种操作环节的可行性。为了确保预期染色效果的实现,应以便于操作为原则。

1.纹样不适合扎结

如图4-12、图4-13所示中的虚线部分既是纹样的轮廓又代表缝制的轨迹。缝制只是扎结的基础,如图4-12所示中的交叉线过于多,会给抽紧、扎牢带来麻烦。其结果会导致操作过程的混乱,失去操作的可控性。同时,也会造成染色效果的不理想。

在纹样选择和处理时应结合扎结的方法,适当拆解和变化原有的纹样形状,形成相对独立闭合的部分,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持原有纹样的特征,把不可操作的图形变成可操作的图形

不可操作
可操作

2.扎结牢度不够

扎结牢度不够是扎染尝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选用较薄织物和渗透性能较强的染料时,常常会由于扎结牢度不够、染料过于渗透导致纹样模糊,从而影响染色效果。所以,扎结过程中应根据选用的织物类型、薄厚,染料的渗透性能,及纹样的预期效果掌握扎结的松紧程度

3.针距不恰当

缝扎是扎结方法中比较典型的技法,使用缝扎的方法可以缝出不同的形状。但缝制时针距大小的使用不当,会直接影响到纹样的表现力。针距过大,往往会使纹样散乱,失去应有的形状;针距过小又会给织物的遮挡、防染带来困难,失去纹样的模样

二、染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染色效果不均匀

染色不均匀是相对于预期的最终染色效果而言的。由于织物的遮挡、叠压、扎结,往往会形成相同纹样部位的织物染色不均匀,影响作品效果的完整。尤其利用折、叠类的扎结方法进行扎结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染色前对扎结好的织物进行适当的整理,尽量使预期相同染色效果的织物部分处于相同的染色条件下,这是十分必要的,是染色前对扎结好的织物进行处理的不可缺少的操作环节

2.染色时间把握不当

由于染色时间短,造成染料没有完成充足染着的现象,容易使染出的作品显得苍白。染色效果则没有层次和变化,也体现不出扎染工艺的特色,而染色时间过长,由于染料对织物的渗透,也极容易失去纹样恰当的面貌。所以,应该按照所选择染料的染色工艺要求进行染色的操作。当然,有些特殊的扎结方法,染色时间的控制可以根据经验,灵活适当地缩短或加长

优秀作品

中国云南扎染织物
中国云南扎染织物
日本双日出纹扎染织物
日本室町时代扎染织物
塞内加尔扎染织物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一些多元素且颜色严厉的扎染作品,太吵闹了,而且不适合日常穿。

我从王利先生书中现代扎染作品里找了几个我比较喜欢的纹样

都看到这里啦,悄悄给你推荐两个宝藏up主,她们都自己尝试去做扎染。

李蝈蝈想当红军咕唧

陈攸染

四、如何让人们对民间文化工艺热爱,并且学习和传承它们?

让非遗产业化、市场化,使力量弱小的非遗个体联合起来,让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

五、如何理性看待现代科技在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技术的应用并不是让产品脱离了人工制造的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非遗的保护是有益的,新兴技术的应用更是非遗产品制作与时俱进的表现。

非遗保护要保护好它的原始状态(工艺形态),也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现代的文创理念和新技术去做一些更易于销售的文创产品,反而更有利于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所谓的创新并不是创新技艺本身,而是传承模式里有很多可创新的地方。

六、说明如何理性看待现代科技在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

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来保存文明发展的成果,比如,当时兵马俑出土时是彩色的,但很快就被氧化了,如果科学技术在那时就很发达了,那么可以利用准真空环境,营造出像在泥土里一样的外环境,这样兵马俑就是能够保证一直是彩色的了,彩色的文物,一方面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彩绘工艺与颜料的历史考古研究也有极大帮助。

七、我国许多民族传统工艺逐渐衰落,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如何更好的保护、传承本民族的传统工艺,谈谈看法?

民族传统工艺属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一、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中吸引的各种外来文化的涌入,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同时也导致许多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其主要表现在:

1.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认识不够,在追逐潮流中开始西方化。

2.许多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无人,其面临着消亡的境地。我国一些传统的技能和民间技术是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晶,其中包涵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质朴的特性。其技能的掌握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现代人甚少有人愿意长时间的去学习一门技能。这就导致我国需要珍贵的民族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3.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人员短缺,国家相应保护法律的缺少,导致大量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实物和资料难以得到妥善保护。

二、传承与保护。

1.树立民族民间文化认同感,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在研究、保护时,要将乡民艺术“还鱼于水”。“只有从乡民的具体生活出发,将乡民艺术视为乡民生活与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真正理解其魅力与真谛。”

2.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知识产权。完善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律、法规,包括对民族民间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著作权,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使得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免受其他国家或组织的盗用,以及民间组织、个人的非法牟利性行为。可以利用先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并对存在法律漏洞之处及时修订或者出台新法规。借鉴别国的成功保护模式,以充分实现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经济价值,对其进行有法可依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3.建立完善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机构。

4.利用传媒力量普及民族民间文化知识。

5.大力培育民间文化人才,壮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

人才的保护包含两个主要方面:①注重对现有掌握民族民间文化技术的人才为其提供艺术继续创造的周边生活保障,为其传授文化记忆提供有力的扶持性政策,如提高其待遇,以及申办技艺传授教学单位在政策上的扶持和奖励;②注重对未来青年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做到民族民间文化技艺和教育的深度结合,和其他文化课程一并列入教育课程之中,培养青少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建立一套保护民族民间人才培养和未来就业方面的教育和社会保障、鼓励机制,从而壮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

总之,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长期、伟大的历史性任务,是政府部分和社会组织以及每一位公民共同肩负的责任。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之下,加大民族民间文化设施配置,深入民族文化调研。从教育机制上广泛的培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继承人,使其后继有人。并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组织活动,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融入人们意识之中,“以人为本”做好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得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八、如何看待霜天晓角李晶与延禧攻略剧组以及缂丝工艺非遗传承人顾建东的版权纠纷?

针对楼上春梅狐狸的反驳(更新在下方)

首先声明我也不是业内人员,不过鉴于对方逻辑漏洞太多,忍不住吐槽而已,嘻嘻嘻

先附李晶文章链接,很多图片我就不搬运了,懒

https://m.weibo.cn/1820755830/4278828345836479

第一点,关于扇子制作的确是凌云扇厂制作的,而扇面的图案,扇厂给出的回复是应该以前也有(注意,这里是应该,实属猜测,我想扇厂其实也不清楚图案的具体来历,或者他们知道,但拒不承认)

而对于李晶晒出的原图出处,他们给出的回复是要求他自证这个原图是原创的,这个我不太懂,如果真是自己原创画的,请问要怎么自证?把脑袋割下来给你看灵感怎么来的吗?即便退一万步,这个原图是属于李晶的,那么扇厂也有相应回复,谁让当初李晶没有将图案做专利呢?

so???别人没做专利就可以随便拿来用了吗?

那微博上那些画画的大大,和写短篇的大大,以后是不是出了一个作品都要先去申请国家专利才行?不然别人盗用了就不是抄袭哦!

而且扇厂从始至终没有对图案来源做出解释,如果你不是在李晶那里看到的图案,那么你是在哪里看到的图案,以至于两者一模一样?如果你有其他的图案来源为什么不说出来,以证明李晶不是原创?

不要和我说百度到很多关于竹子的水墨画,要知道扇面图案每个竹叶的走向都有其原创性,我要说的重点是一模一样!如果扇厂没有看过李晶的扇面,那么请问他们是如何做到一模一样的?钻进设计师脑袋里去了吗?除非扇厂能给出明确的图案来源,不然这点永远洗不白!(注意是明确来源!什么模糊的应该是某幅山水画不算哦!)

从背后能看出竹叶走向以及片数完全一样
红色圈出来部分和李晶竹扇成品图案一模一样

第二点,涉及到隐竹堂,我想去看过隐竹堂微博的人都知道,这家店不管微博还是tb宣传的内容全部都是顾先生,没有第二个手艺人的名字,现在说这家店里出现别人的扇子是因为它无法全权代表顾先生团队,急于撇清两人的关系,是不是有点过河拆桥?

第三点,就更可笑了,因为李晶一天发一条微博,他的东西卖的贵(殊不知相同的扇子,顾先生的店卖的更贵,多了两百块呢!),就盖章李晶是商人而非手艺人。要知道这两位最大的区别就是顾先生有团队微博,而李晶没有吧,他自己不在微博上宣传难道等顾先生团队帮他宣传吗?

李晶团队玉兰花团扇图案修改始末

第四点还是扇面原创性,我就不重复说了。还有他挂咸鱼上两个扇子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明明两把扇子外形和竹子走向都不一样,只用了同一个主题就盖章抄袭吗?拿这两个扇子来对比价格,证明李晶是在抬高价钱,请问有可比性吗?

(同一材质同一款式做的包包,有的卖几千有的卖几万你咋不说呢?)

第五点,说李晶维权双标,exo???李晶自己也说了仿古的扇子很没有放在此次事件中,而剧中仿制的那把刺绣扇也是网友挖出来的,挖出来的时候并不知道是刺绣而非缂丝,但因为后来网友说李的这把扇子抄袭了某本书的封面,所以他又单独拿出来做比对,证明两者有差别,至于图案到底是谁抄谁的,因为剧中扇子来源不明,所以我也不多说,算是个未解之谜吧。

还有他提到的《天》剧组里的扇子,李晶文章也有回复,因为没有涉及到图案,所以只能从扇柄和扇面用料加以区别。

还有竹叶团扇,盛春团队工作人员也解释了他们从未对外宣称此扇是他们所做。事实上这个用来证明是盛春女士所做的拍卖图,来自于李晶2016年专场的摄影作品,也就是所谓的拿他自己的扇子来攻击他抄袭。

第六点我就不想说啥了,剧粉撕逼什么的,和此主题无关。

第七点,还是在拿粉丝说事儿,你以为顾先生就没有脑残粉吗?于正就没有脑残粉吗?《延禧》就没有脑残粉吗?闭眼黑起来完全不输任何人,拿个别言论来指摘所有人,典型的a逻辑说不通就拿b逻辑攻击。

请问,这种行为和粉丝圈里粉丝文化甩锅蒸煮有什么差别。

哦,因为你有不理智的粉丝,所以你这个人人品就是有问题的,你的维权就是不算数的。

都8102了,逗我玩儿呢???

第八点,关于扇子质量,我见过有买家晒过质量很好的,也有像这位春梅狐狸举例说不行的,真假难辨,不做赘述。

补充1:春梅大概意思是之前有关于李晶的负面评论,所以这群人说的是真话。

其实这个逻辑我也有点不太理解。

毕竟几年前隐竹堂的人就曾发微博内涵李晶仿故宫扇是“李鬼”

15年关于此事相关链接:https://weibo.com/p/1001603872198560738046

Emmmm……仁者见仁吧

哦,春梅同志顺便还贬低了《了不起的匠人》和《芭莎》,大概她觉得纪录片导演和芭莎的眼光都不如于正吧。

补充2:说《匠人》里李晶只会包边,你自己发出来的截图,李晶还负责扇面这句话是选择自动无视了吗?

补充3:双标问题,《天》剧组的扇面没有图案,就只能从扇柄和扇面材料区分了啊?

有图案就说图案,没图案就说材料和长短,不然呢?你对着空白的扇面要吹出一朵花出来吗?

另外一段,说的还是粉丝,算了,我等会儿也截图吧,大家彼此彼此。

闭眼黑很明显了吧,不听不听我不听也很明显了吧?团扇事件反驳不过,就开始质疑别人属性,拿一些不相干的话题攻击,不全是某些粉丝的套路吗?

补充4:关于荷花团扇,人家原创者不都说得很明白了吗?原作者知情,且李晶改过构图,设计初衷也不一样了,构图不一样了!!!连叶瓣都不一样!!!

这跟竹扇玉兰扇不同啊,人家顾先生和扇厂摆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图案,连叶片花瓣走向都一样哦!

关于示好成分,恕我眼拙,实在没品出来,朋友的作品被诬陷抄袭了自己,自己还被艾特了,不可以主动询问吗?

主动询问就是示好?

哇,这逻辑厉害了!

补充5:你朋友私下爆料内容我就不做评判了,反正我业内也没熟人,真真假假,不做断定。

补充6:和朋友撕逼这事儿,目前也是道听途说,真假亦不做推论。反正我听朋友说啥啥啥的,这种句式也挺多的不是么?

另外,我也实在不明白原来据说和朋友撕逼这件事也能作为团扇事件的论点之一,真的,厉害了!

九、如何评价山西长治四代人传承百年砂锅制作工艺,有哪些中国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

写在前面的话:

抱歉歪楼了,重新审题才看到题主说的是哪些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但是我的思维却发散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去了。

关于正在消失的物质文化遗产,最近普遍受关注的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因为它在传承中很容易丢失。而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不知道我老家的牌坊以及老屋子那种飞檐走壁算不算。

附送一个关于我老家古建筑保护的呼吁。

https://www.meipian.cn/dl66zkj?from=timeline

老家的牌坊
檐角
请忽视母上的背影,看后面的房子,这种屋顶飞檐越来越少了

一 我们先来确认一下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物质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1972年11月,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指出,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群)和人类文化遗址。

根据答主的问题,黑砂锅显然不属于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那么文物的范围界定呢。

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的范围很广,涉及各个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下列各项应由国家保护: (一)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 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 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 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从咱们国家对于文物的定义来看,物质文化遗产所共同拥有的特征为代表性,重要性。它要在某一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无法说黑砂锅在陶瓷这个大的行业里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品太多了,无论艺术性还是实用性方面。

中国真的地大物博,各种遗产丰厚。黑砂锅制作技艺可能只能算得上较为实用的一种工艺,被匠人们传承下来。一种好的技艺能传承下去,说明他有市场,而报道中王师傅儿子讲传统工艺与现代结合,说明他很有商业头脑,且对于这种技艺很有感情,但我们仍不能说它为物质文化遗产。

二 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关注,已经有很大进步。但因为项目太多,而项目几乎无法盈利,进行有很多困难。

题主从一个传统技艺的传承来考虑到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说明题主对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文物保护很上心,也很忧虑。

几年前韩国确实抢占了咱们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额。

可是,没关系,一种文化的传承,不在于一小部分人的自嗨,它在我们中国十多亿人的脑海里,骨子里。

看过很多报道,很多人为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令人敬佩。(先不举例了,以后有机会再举例更新。)

不得不说他们的坚持让许多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得以存留。而我们行业外的人,所能做的或许只有给予持续的关注,以及如果有机会,给予一些适度的财务支持。

PS:国家宝藏真的太让人震撼,最近的让国宝动起来这个节目也很棒。如果有更多的人关注,或许会给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支持,毕竟这是一个注意力精力的时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