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说法?

求职招聘网 2023-10-15 11:49 编辑:admin 262阅读

一、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说法?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有效性的说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目标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能够帮助组织实现其质量目标和战略计划。这意味着QMS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2. 持续改进:一个有效的QMS应该鼓励和支持持续改进。这包括对流程、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改进,以确保质量不断提高。

3. 客户满意度:QMS的有效性通常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来衡量。如果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满意,这表明QMS在实现其目标方面是有效的。

4. 符合法规和标准:一个有效的QMS应该确保组织遵守适用的法规和标准。这包括符合ISO 9001等质量管理标准,以及行业特定的法规要求。

5. 数据和度量:有效的QMS通常依赖于数据和度量来监测绩效。这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质量相关的数据来做出决策和改进过程。

6. 员工参与:员工参与是QMS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员工应该受到培训,了解质量政策和目标,并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7. 风险管理:有效的QMS应该包括风险管理,以识别和管理可能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风险,并采取措施降低这些风险。

总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对组织的整体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包括质量、客户满意度、法规合规性和持续改进。有效性通常需要不断的监测、审查和改进,以确保QMS能够适应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是企业基于自身实际状况,按照一定的标准文件(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制定的旨在实现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方法和措施。

其主要包括有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一环,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事实数据基础上,针对自身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危害进行及时的识别和判断,并基于此制定合理、客观、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如何开展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一)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1.明确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在于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机制的开展都是围绕风险管理目标进行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条件,确定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比如针对公司近几年的运营效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掌控,又或者组织一定的人员在公司范围内开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工作。

2.加强风险评估管理企业在确定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后,应当以此为基础作为自身风险管理的行动原则,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措施:督促和指导企业定期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评价现有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如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法规、自身人员的增减)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将风险管理与企业日常工作有效结合,对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必要的措施,确保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完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不预定性,即便企业已有相关的量化预警方案,也不一定及时预防监控,因此企业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风险识别手段,通过调查、分析、评审等一定的方法,探索建立更加规范、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如:定期开展数据调查和事件跟踪等;(二)持续有效地开展内控评审作为审计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内控评审是推动企业建立内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经营及内部控制管理情况,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减少问题的发生,保证审计质量。1.实现内部控制的日常化内部控制的日常化有助于企业自身经营决策、经营过程、资金资产管理等的难点和问题的及时发现、解决与防范,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2.定期组织内控评审工作审计部门基于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相关要求,按照内部控制评审的要求,建议每年组织两次全面内控评审。

重点检查对象为内控制度维护及执行情况和效果,实现内控评审的规范化和日常化管理,推动企业落实内控管理责任和控制要求,自主维护制度并切实执行。

三、质量风险管理的是什么意思?

质量风险管理是指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可能影响项目质量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规划和控制的过程。

它包括了对项目质量目标的定义、对项目质量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对质量风险的规划和控制等方面。

通过质量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项目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高项目的质量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同时也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和成本。

四、iso31000风险管理的精髓?

决策是精髓。

1、适用范围

本标准制定了风险管理的原则与通用的实施指导准则。本标准适用于任何公共、私有或社会企业、协会、团体或个人。因此,这一标准是通用的,而不局限于特定行业或部门。为便于陈述,本标准将所有不同的对象都称之为“组织”。

本标准应用于组织的整个生命过程,以及一系列广泛的活动、流程、职能、项目、产品、服务、资产、业务和决策。虽然本标准提供了通用的指导准则,但并不建议所有组织实行统一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设计和实施取决于特定组织的不同需要、组织特定的目标、范围、组织结构、产品、服务项目、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

本标准将协调与统一现有的和未来的风险管理标准。本标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处理具体风险/或部门的方法,但并不是取代那些标准。

2、规范性引用

本标准将引用以下文件。若引用的文件标有日期,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ISO / IEC导则73 ,风险管理——词汇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采用ISO / IEC导则73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4 风险管理的原则

为达到最大的效益,组织的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a )风险管理创造价值。

风险管理有助于目标的实现和改进,例如,人类健康和安全、法律和法规、公众认同、环境保护、财务、产品质量、业务效率、公司治理和声誉。

b )风险管理是组织进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是管理职责中的一部分,同所有项目、变更管理流程一样是组织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风险管理不是与组织主要活动和组织进程分离的独立活动。

c )风险管理是决策的一部分。

风险管理有助于决策者作出明智的选择。风险管理有助于确立优选方案以及对各备选方案的判断。最后,风险管理有助于决策者确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以及风险处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d )风险管理明确地将不确定性表达出来。

风险管理可以处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以及这些不确定性如何表达。

e )风险管理应系统化、结构化、及时化。

系统、及时、结构化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增加可靠性。

f )风险管理依赖于信息的有效程度。

风险管理所需的信息来源于如经验、反馈、观察、预测和专家的判断等。但是,决策者应考虑到数据或模型的局限性以及专家之间产生分歧的可能性。

g )风险管理应适应组织。

风险管理应符合组织的外部、内部环境和风险状况。

h )风险管理应考虑人力和文化因素。

风险管理应考虑外部和内部人员的能力、观点和倾向,这些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i )风险管理应该是透明的、包容的。

风险管理应包括利益相关者,尤其组织的各级决策者,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性并及时更新。允许利益相关者对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风险标准的确定中应考虑他们的意见。

j )风险管理应该是动态的、反复的以及适应变化的。

由于内部和外部事件的不断发生、背景和知识的不断改变、监控和审查的出现、新风险的发生,以及其它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或消失。因此,组织应保持风险管理的敏感性并及时响应变革。

k )风险管理应不断改善和加强。

组织应当制定和实施战略,来完善组织各方面的风险管理。附件A “加强风险管理属性”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

5 风险管理框架

5.1概述

要取得成功,风险管理应在一个风险管理框架内发挥作用,该框架提供了基础和组织安排,并贯穿于整个组织的各个层级。该框架通过在组织各个层级,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风险管理过程(见第6条),帮助组织有效的管理风险。该框架应确保来自这些过程的风险信息是准确报导的,以及决策是以该信息为基础制定的,并明确相关各级组织的责任关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