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极一时的庞麦郎如今怎么样了?

求职招聘网 2023-01-24 17:23 编辑:admin 281阅读

这几天,卓不凡被黄圣依刷屏了,因为在《演员的诞生》超浮夸的表演,不仅各位评委尴尬了,就连观众也一脸懵X,这还是以前的星女郎吗?话说这演员也太好当了吧! 其实不光在演艺圈,在歌唱界也有很多我们看不懂的地方。有一个人身份造假,唱歌跑调,但他却火遍全国,大家基本上都听过他的歌,他就约瑟翰•庞麦郎。庞麦郎的成名让很多专业歌手大跌眼镜,他们辛辛苦苦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唱功什么比庞麦郎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却永远达不到他的知名度。 2012年末的一首《我的滑板鞋》让庞麦郎一夜成名,虽然《我的滑板鞋》初听起来非常粗糙,但是大家又忍不住循环,这首神曲还成为当年的TOP金曲。 据当时媒体报道,成名后的庞麦郎每次商演的出场费就高达近10W。伴随着人们的质疑声,庞麦郎的过往曾经都被扒了个底朝天。原来所谓的90后,中国台湾省人都是子虚乌有,约瑟翰•庞麦郎原名叫做庞明涛,1979年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暴富后,庞麦郎跟捧红的经纪公司“分赃不均”,两者更是闹上了法庭。

受制于专业知识水平,庞麦郎在四处走穴商演的过程中,多次传出他假唱的消息。

正因为这些负面消息实在太多,再加上长期没有新作品出来。庞麦郎慢慢地从大家视线里消失了。

沉寂多年,庞麦郎宣布复出,举办个人演唱会。 只可惜的是,观众寥寥,满打满算只有7个观众,而现场的安保工作人员就有10几个。主办方直接哭晕在厕所里。 这个场景让我我想起了郭德纲,德云社早年间因为相声不景气,曾出现台下只有一个观众的场景,高峰老师还调侃,观众上厕所接电话都要等他完成后再表演。

一时的运气,可能让你名利双收,但要想走得远,还得有两把刷子,毕竟观众们不是傻子。

2014年,一个叫作约翰逊・庞麦郎的歌手因一首《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

其中的“摩擦摩擦,是魔鬼的步伐”这样的歌词更是一时间风靡全国,一个普通的小青年因为商业化包装和网络时代的过度信息爆炸一夜之间迅速走红。

当年庞麦郎红到什么程度,商演不断,一个月之间平均有20场演出,这个没什么学识、也没什么创作才华的杀马特青年,靠互联网一夜爆红,在这个哗众取宠的时代成为了最具话题性人物。

如今四年过去了,庞麦郎这个名字渐渐不再被提起,似乎除了那首《我的滑板鞋》,大众对他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昙花一现的当红炸子鸡那个阶段。

现在的庞麦郎也有新作推出,但是几乎无人问津,今年他还声称要开自己的地几十场演唱会,但今非昔比啊,所谓的演唱会不过是去北京某个非知名就把唱唱歌,捧场的也不过寥寥数人。

一场演唱收入只有几千块,其中场地费还要占到六七成,可以说是今非昔比了,最惨的是一次开演唱会只有七个人来观看,维持秩序的人员比观众还要多。

当年那个行为乖张叛逆的青年,在如今的镜头面前收敛了很多,但是心里始终怀揣对音乐的梦想。

14年的时候,庞麦郎成为很多杂志的封面,他也曾口出狂言,一定要把自己方封面并且拍得要帅气,而如今还有几家杂志去拍摄。

当年因不满公司过满的行程安排,直接选择了不干了,如今的庞麦郎再也接不到那么多商演了。

四年过去,消失的只是一个庞麦郎,但是网络创造出的红人却持续不断,公众对 娱乐 的追求反而在不断扩大。

他们迅速走红,又迅速凋零,直至迅速被遗忘,他们也不堪重负,一下子不适应走红带来的变化,也曾膨胀也曾退缩,最终无奈地选择慢慢消失于公众之前,却任自己的尊严与梦想被无情批判与践踏。

究竟该怪谁呢?

(文丨皮皮电影)

庞麦郎当年一首《我的滑板鞋》红遍了大江南北,一夜之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变成了大明星。

甚至他的歌居然唱哭了贾樟柯

“时间,时间,会给我答案”这句歌词被贾樟柯描写为多准确的孤独。

我想这首歌可能你我都不陌生吧,我觉得孤独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的歌词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拥有的那一份微不足道的小理想。

多么简单的理想,只是想找到一双自己的滑板鞋。

这些歌词冲撞了那些追寻梦想而不得的年轻人的心灵,他们在陌生的城市中苦苦的寻找,可是没想到却有人只是需要一个微不足道的满足而已。

这是其中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歌曲非常的粗糙,显示出一个不太有才华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巨大的成功,让很多怀揣梦想却又没有太高能力的追梦者看到了希望,他们梦想着有一天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成就自己的梦想,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陋的歌曲中却有一到两句非常优美的旋律,这种旋律就像一道魔咒一样紧紧的箍住了那些内心深处有一丝柔弱地方的人,让他们激动地流泪,又放肆的大笑,所以成就了这首《我的滑板鞋》,也成就了庞麦郎。

可是毕竟才华并没有他自己认为的那样横溢,后续也并没有凭借才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道路。

接着发生了身份造假、违约、逃跑、假唱、没票房等事件,其实大众不是没有原谅的勇气,而是没有超越错误的才华,如果庞麦郎继续拿出有实力的作品征服听众,我想大家一定会原谅他所犯下的错误。

庞麦郎在河南安阳演唱会的时候,台下仅7位观众,还没有工作人员多,成为了一次 历史 性的事件,而现在的庞麦郎也早已失去了《我的滑板鞋》中的光环,即将重新回到普通人的角色。

在 社会 的底层生活的太久,那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时时笼罩着他,于是他把自己包装成台湾人,起了个什尼o克约瑟翰・麦郎这么长的名字,写字都要用繁体字等等。

他的逻辑还包括给家乡改名,“什尼o克”,也就是汉中。除了汉中,他还给全国292个城市起了新名字。北上广深分别是“约西里约、华耶和图、菲尔吉斯、可西可比”。这些名字全是繁体字、很拗口,但他都能一连串地说出来。

他把别人听不懂的292个城市的新名字,融在自己的摩斯密码里。那更像庞麦郎虚幻的音乐王国。“希望有一天,可以在一个正式的场合,对全世界宣布,它们的名字。”庞麦郎说。

2014年7月28日,他收到虾米音乐的消息,邀请他去做一个采访,他挺激动的,特别高兴。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说要去北京,做一个采访。”回想起那天,父母很开心,还给他钱订火车票。

后来由于不堪忍受北京地下室的酷热,和他觉得不公平的分账合同(28分),他选择了逃离北京。先回到老家,然后去了上海,躲在一家宾馆里。在上海,他实现了拍MV的夙愿,也受邀参加一些演出。

当年12月24日的昆明音乐节,他在全场“摩擦,摩擦”的欢呼中走上台,黑白相间的宽松卫衣,红色滑板鞋。面前是黑压压的人群,几乎每个人都掏出手机拍照。

庞麦郎喝了一口咖啡,缓缓地说,“那时候觉得,我成名了。离开北京是正确的,必须要走,现在我依然不后悔。”

这是一次过早的展露个性,对于他来说,没有办法忍受自己还没有羽翼丰满时的不公平,就注定会有现在的结果。

他说的这档节目,有一期讨论的话题是,“揭开庞氏谎言,媒体是否有责”。这期节目里,有嘉宾评价庞麦郎:“我认为他不是心理问题,是道德问题。”

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火爆,庞麦郎这个名字在媒体中渐渐销声匿迹。

现在的庞麦郎和自己的合作伙伴或者说是经纪人闹翻,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其实很多原因可以归结到性格上或者说是情商。

一个真正才华横溢的大师可以有脾气,有性格,但是当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巅峰的时候最好学会收敛和藏拙,当然,真的学会了收敛和藏拙之后达到巅峰的时候自然就更加懂得谦卑了。

时间真的给了他答案。

2014年一首网络神曲《我的滑板鞋》因其简单且洗脑的旋律与歌词,加之演唱者庞麦郎浓浓的地方口音,受到了众多听众们的喜爱,庞麦郎也因该首歌一炮而红。而现如今四年过去了,庞麦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么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

庞麦郎更是在2016年1月16日,在杭州举办了“旧金属绝版演唱会”首站,并现场演唱了《我的滑板鞋》、《西班牙的牛》等9首歌曲,但被现场观众发现其全程都是假唱,且很多次口型都对不上,也跟不上伴奏。

昔日红极一时的庞麦郎最终还是被人才辈出的音乐圈给淹没,希望其能够创造出更好的音乐作品重回我们的视眼。

当知识与才能“拼”不过欲望时,这个人不就疯了。

经纪人爆出红极一时的庞麦郎已经住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其实,庞麦郎是草根歌手,曾经被大佬们包装后,红极一时。

但是,有人爆料称庞麦郎商演很不合作,经常跑路,给商演带来损失,惹怒大佬遭遇封杀。

后来,他的经济人称他非常热爱音乐。只是有精神障碍,无法完成商演。

其实,庞麦郎本名庞明涛,出生在陕西汉中宁强县。但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自称是中国台湾人等等,他的不诚实,遭遇很多网友的谩骂,骂他是“跳梁小丑”,估计对他打击很大。

如今再听庞麦郎的主打歌《我的滑板鞋》,似乎也变得很“炸耳”,难道是自己欣赏音乐的能力不行 ,还是他唱的不行?

总之个人认为,这首歌是包装下的产物。

所以认为,庞麦郎的音乐才华值得商榷。

走红真的只是个意外?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庞麦郎的新闻,庞麦郎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有些颠簸,这首《我的滑板鞋》其实是他北漂的时候写的,听过这首歌的人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有些平淡无奇。操着一口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搭配着十分简单的伴奏,就这样被庞麦郎给硬生生地唱火了。

至于这首歌曲为何会走红,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跟当时的街头滑板运动,或者溜冰运动在年轻人群中流行有很大关系。而且真正受众人群也是年纪偏小的学生群体,这首歌曲满足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年龄层次再往上提升的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受众人群,也不具备经典歌曲的特质,纯粹一首口水歌,因此这首歌能走红最多只是一个意外。

个人的负面新闻

庞麦郎在走红之后曾陷入了不小的争议中,曾接受过这样的媒体采访,他自己明明是陕西人却声称自己是台湾人,甚至连父母和哥哥都不相认。这就是庞麦郎走红之后给众人留下的过度膨胀的印象,为了让自己走上更加国际化的路线选择改名约瑟翰庞麦郎,不过这些在网友看来就像是一个笑话,很明显的包装过度。没过多久庞麦郎就逐渐淹没在一浪接着一浪的网络吐槽声中。

庞麦郎甚至连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都说不好,庞麦郎并不具备定位国际化歌手的潜质,但他还是坚持这样的道路,演艺道路越走越窄只能说是必然事件了。

半路出家光靠坚持是远远不够的

不可否认庞麦郎有过十分高光的时刻,这对于一个从陕西农村走出来在外打拼多年的年轻人来说,他的人生要比不少还挣扎在温饱线的音乐人更加幸运。在庞麦郎的简介中其实不难看出,他的人生成长经历其实跟音乐是沾不上边的。既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和声训练,也不懂作曲,除了自己作词以外,只懂得一些简单的后期制作。自身的音乐素养又不够高,而且又没有十分惊人的创作天赋,这样的草根音乐人想要再度走红的概率可谓是微乎其微的。

现在回想起来庞麦郎的走红经历更像是一场梦,网络平台给了草根歌手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恰好他的作品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中符合了部分受众人群的口味,红的有些莫名其妙。

现在网红都讲究接地气,捡垃圾的沈大师都火了,谁在乎你的贫穷?无法面对自己的处境,等于一棵树没有根,谁会在意什么约瑟夫,在你的家乡都没人知道你,你都无法立足,又谈什么国际化呢?

你是一个中国人,约瑟夫是什么?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你都忘了自己是谁,就算火了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