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名校校长是学者还是政客?
名校校长必然是学术权威,至少在学术方面能服众,能让一群孤傲的教授佩服,能吸引一流人才,能吸引资金,能辩识方向。
同时还需要很强的领导能力。管一所大学特别是一所名校,管理难度绝不亚于一个数十万人的大企业。
二、怎么看待中国大学的校长任命制度?
这话题真真的与时俱进啊,谢邀!
我国大学校长任命制度是政府委任制,此种任命制度即与特殊的“国情”有关,也受制于大学的现状。从目前情况来看,也制能说有优点、有缺点。
所谓的优点,主要是任命一方——教育部体现。比如说保证了党对大学的领导,比如新旧交替的校长之间工作稳定,比如说受社会影响较小(反之就是决策者也不需要其他人发表意见)等等。但实际上这些好处主要归于上峰,对下而言,大学本身、学生、教育工作者等诸多教育实际参与者,所谓的优点无法体现出来,因为与己无关。
政府委任制的明显缺陷跟其优点密切相关——便宜了政府,损害了大学。其主要缺陷如下:
1、强化了高校的行政属性。校长几乎成为政府的代言人,此种与政府之间的强大纽带关系使得校长无法发挥创造社会文化、领导思想变革的作用。此种官僚属性的存在,也是制约大学独立办学的罪恶之源。
2、委任制本身程序不公开、公正。选拔工作仅限于组织部门的筛查、选择,选拔对象由组织决定、民意测试流于形式。
3、很容易用人不当。委任制的实质是“内定制”,不讲民主程序、不讲民主决策,此种“一言谈”方式任命出来的校长自然也大都属于“一言谈”的办事风格。虽说也可以选出合格的校长,但此种模式选出不合格校长的概率,我不说你也知道了。
补充我知道的一点国外大学校长的产生模式。
根据各国国情及大学独立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政府委任制(中国、我估计还有朝鲜、古巴)、半委任制(台湾,遴选委员会提出候选人,政府任命)、学校委任(美国实行董事会的大学一般采取的方式)、选举委任分段制(日本,大学选举产生后由文部省任命)。
其实,从大学改革的稳定性、持续性、可成功性来说,我比较欣赏台湾的半委任制:
1、台湾公立大学校长的产生,由学校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出校长(台湾《大学法》1994年出台之时,还需遴选出数位候选人),由教育部或各地方政府任命。
委员会成员比例为:学校校务会议推选代表占2/5;学校推荐校友代表及社会公正人士占2/5;其余委员由政府代表担任。
2、私立大学由董事会组织遴选委员会遴选,经董事会圈选,教育核准即可。
3、新设立的大学校长,国立大学由教育部组织遴选委员会选聘。私立大学由董事会遴选报教育部核准。
此种方式可与现状对接,但根本问题在于政府有无信心、有无肚量、有无责任感、有无改革动力赋予大学真正的权力,把遴选校长之权下放至大学本身,减少政府干预,去除官僚、形式,实行大学独立。除此之外,此种当时的实现还取决于大学校长们及其他教育者有无教育热情、有无担负教书育人责任的胸怀、有无以传承社会文化为己任的责任感、有无独立自主的信心。
龙应台讲过一句话,有几等的人民就有几等的政府,是不是也可以说,如果我们继续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其实也是“罪恶之花”的缔造者?
如果网传公开信确为浙大校友会所出,不免对其刮目相看,其行为对事不对人(个人感受),并无辱没新校长之嫌,如果我们还有大学精神的话,浙大校友此举即为浙大之精神体现。即使传言为假,也不能浪费此种契机。我斗胆建议修改《高等教育法》,修改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的大学管理方式。
注:《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按照国家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规定确定。
第四十条 高等学校的校长,由符合教育法规定的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
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任免。
三、有事找校长签字,校长不在,想问问校长行踪是不行的吗?
问题信息太少。
谁找校长?签字的事情轻重缓急?学校里没人认识?
大概率排除教师,一般这情况,直接隔壁的主任或者其他中层或者老师,问一声就行。
大概率家长。
有事先约个时间。
学校其他认识的老师,打听下校长一般什么时候在校。
校长不在校,大概率开会。
四、如何博取校长的关注并和校长打好关系?
我就这样给你说吧,我们家条件还可以,转学后我到了一所私立学校。我爸想着跟校长搞好关系,就通过人认识了校长,请人家吃饭。后来就经常一起去吃饭呗,结果就跟校长一家混熟了。熟悉之后,校长就经常让我们家帮他做事,比如用我们家的商务车帮他送人,他儿子满月、老婆生日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找我们,你说人家校长请你赴宴(赶礼又不是几千块钱可以已解决的)我家长原想着跟校长搞好关系可以多得一些资源、消息之类的。结果人家校长跟我们打太极呢,无语。什么都没捞着,还赔了那么多。现在我家就是一个冤大头,但你又不好拒绝校长。。。。
不过跟校长搞好关系还是有渠道的,比如我们学校有一个活动叫校长会客厅。如果你某一方面很突出,就可以和校长共进晚宴,我的了一个大奖去过一次。你可以在那里给校长交流,写信之类的。
总而言之,1家里有钱,2成绩好。
五、和学校校长聊天,校长说不用谢要怎么回?
校长说不用谢要怎么回??
嗯……你说谢谢他,你提到了用物质谢谢他?还是他理解你的谢谢是送礼物?
如果仅仅是电话聊天、微信聊天,你找他帮忙,他答应了,你接着聊:“谢谢你,校长。”他自然而然会回答你:“没事,不用谢”。你就不用回答了,可以挂掉电话,或者微信上不需要回复了。这种说谢谢,另外一方回答说不用谢,都是很自然、正常的聊天结束语啊。
如果你说用物质用金钱谢谢他,他说不用谢。就要分情况了。要不人家确实不需要感谢,要不人家不希望你用物质、金钱感谢他。
你可以约他出来吃饭、喝茶、泡澡、按摩、唱歌等等啊,按摩、唱歌的时候给他点个美女服务他,等等。你自己百度,这种感谢好多的啊。电视、电影也有这种剧情的啊。
六、如何看待李树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新校长?
1、之前听说李很负责,哪怕是兼职,但当国科大校长期间,似乎没有做太多实事,主要工作是王做的。
2、针对有些答案提到侯。据了解,侯到院长算是博弈(可能算是妥协吧,额外说句,这个中科大没关系,至少没直接关系,与院士群体有关)的结果,应该只是过度阶段人选而已。中科院缺少一个战略掌舵者,丁仲礼到是非常适合,只可惜……
3、针对有些答案评论中说整合中科院中关村资源,建设国科大中关村校区,这可以说不可能。不说各科研院所利益协调,就国家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这一大政方针而言,就不可能。应该立足怀柔,融合科学城,尽可能的找点建设用地,拓展物理空间,为未来做准备。
4、至于国科大建设,只要国科大在中科院中还承担如此大的责任,一旦建设出问题,院长、校长都是中科院历史罪人,这没什么好说的。
七、怎样从教师成为校长?
首先得跟教育局领导还有教育组领导打好关系,有能力的要把能力表现给人看到,该找人得找人。该出钱得出钱,搭好教育局的线,剩下就是用钱买,条件好些的学校贵,几十万,条件差的便宜甚至免费!十年前的很多同事现在都是校长,总务,主任了。
搭好线是关键,不认识领导没关系,找认识领导的人引见,剩下就看你自己表现了。表现好了,中学教师就可以调到小学当领导,当上一两年领导,就可以回到中学当领导,然后就可以一级一级慢慢爬了。
这十年来,我见过的身边的领导基本上就是这样上来的。有些特殊的,就是某个村镇,村民跟村委会,镇政府不满意现在的校长,就可以把校长赶下台,然后向教育局推荐自己村看上的老师去当校长。
说了太多实话,匿了,我怕
八、怎么写校长讲话心得?
校长讲了什么,简单复述一下,再写些自己的看法
九、出国留学类学校的校长是不是中外都有,两个校长吗?
拿我们佳莲学校举例吧,我们学校中方校长是北京大学博士、中国教科院首席专家陈金芳陈校长,外方校长是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博士Steven老师,两位校长日常主持的工作不同,中方校长专注国内基础文理课程,外方校长专注出国留学类AP课程。
十、都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选择国际学校校长重要吗?
有人说校长是国际学校的灵魂,其实比灵魂更重要的应该是一个人的身躯。一个学校的实体是无数的老师和无数的孩子们,如果没有这样的躯体,其实灵魂何处才能安放呢?
所以在我们学校师生之间,这个是最最重要的。比如说作为一个校长而言,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和一群敬业和专业的老师们朝夕相处,能够从他们的身上汲取点点滴滴的东西。
我们学校对老师的师资培训分为五个梯度,有Golden key导师团,有首席教师的智库,有Mentor工作坊,有Academic salon,也有领英教师的社团。再这样的构建之下,我们有机会和最优秀的老师走到一起。比如说我们同在一个办公室的我们的学术校长Pitor博士,他就是牛津大学下属的基金会的终审专家,他每年可以接触到全世界的关于教育方面课题的研究,那我们从他的身上时时刻刻都可以学到东西。不乏身边的专家有富布莱特高级学者Olena,雅思巡回考官Brin,剑桥双博Christina,在他们的身上时时刻刻都可以学到知识。
和孩子们在一起,你也会感觉到你要学会用00后、05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从他们的身上汲取新鲜的血液,所以与其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魂,不如说师生才是学校真正的魂。
上海天华英澳美学校校长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