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有个作家写的文章蛮短的,不过都是人生哲理。叫什么今的。名字就两个字?

求职招聘网 2023-10-14 14:13 编辑:admin 73阅读

一、外国有个作家写的文章蛮短的,不过都是人生哲理。叫什么今的。名字就两个字?

灵灵,你说的应该是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 ,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在皇村中学学习期间,他还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密会议。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普希金写下《短剑》(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这些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从这一时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当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这里他度过了两年幽禁期间,他创作了近百首诗歌,他搜集民歌、故事,钻研俄罗斯历史,思想更加成熟,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愈发明显。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为了笼络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处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监视之下。普希金没有改变对十二月党人的态度,他曾对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但幻想很快破灭,于是创作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理想的忠贞不渝。

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亲的领地度过了三个月,这是他一生创作的丰收时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开始动笔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这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还写了《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

1831年普希金迁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职。他继续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

1836年普希金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该刊物后来由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学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编辑,一直办到19世纪60年代,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而且成为俄罗斯进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创作和活动令沙皇政府颇感头痛,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身负重伤,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仅37岁。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 、《黑桃皇后》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茨冈》 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为了纪念普希金,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17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就在这里去世)。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著名的波尔金诺村也在这附近。

二、博古真名叫什么?

秦邦宪,博古,1907年6月24日出生于江苏无锡。

18岁那一年(1925年),在苏州省立第二工业专科学校读书时,参加共青团,担任学生会会长和苏州学联领导人之一,积极推动了苏州、无锡各界对上海五卅惨案的声援活动。

同年,在工专毕业,到上海考进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年,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他有了个俄文名字,博古是这个俄文名字前两个音节的音译,以后他就常用博古这个名字

三、湿地呵护地球之肾选自哪里?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年02期。作者:杨志峰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2014年1月,《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以新的面貌改版上市。

《知识就是力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凝聚了众多科普工作者的心血,许多著名科学家,如高士其、茅以升、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周光召、白春礼等都为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科普文章。

目前活跃在中国科学界的不少专家,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是《知识就是力量》的读者,许多科技人才也是从小看着《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喜欢上科学,最终走进科学的殿堂的。

2014年1月1日,《知识就是力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的关心和指导下,杂志全新改版,成立了理事会指导下的编委会组织出版模式,为今后可持续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定位为青少年综合性科普图文期刊,旨在为青少年“播种科学的种子,点燃科学的梦想”,以小知识,增大智慧,建知识圈,筑力量源;服务于青少年的学业,服务于青少年的兴趣,服务于青少年的生活,服务于青少年的成长;

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以杂志为基础,搭建了全媒体全台,吸引了众多科学界人士及新老读者的关注。

2014年7月,《知识就是力量》迎来创刊500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朝同志对改版后的杂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为杂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望未来,杂志将以更蓬勃的姿态继续前行。

1956年3月,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科普高潮。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劳动部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三家决定联合主办一本科普刊物,这就是《知识就是力量》。周恩来总理亲笔为她题写了刊名。

创刊后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定位为青年工人阅读的综合性科普刊物,初期内容主要译自俄文版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后以“洋为中用”的编辑思路,翻译介绍世界各国的新兴科学技术,新发明、新发现、新学科、新学说、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使读者开阔眼界、启迪智慧、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这本杂志很快风靡全国,成为当时全国两个印数最高的科普杂志之一。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了科普的第二个春天,停刊16年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提出主办申请,于1978年复刊,1979年1月正式出刊。

复出的杂志很快就成为当时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大众刊物之一,发行量曾达到70万份。

邓颖超、周培源、严济慈、宋平、路甬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著名科学家都为杂志题写过贺词。

几十年来,许多著名科学家,如高士其、茅以升、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林巧稚、周光召、杨振宁等都为《知识就是力量》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科普文章,内容涵盖了20余个学科领域。

新媒体环境下,科普杂志面临的外部环境、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提升科普杂志的影响力迫在眉睫。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的指导下,《知识就是力量》全面启动了改版工作,形成了理事会指导下的编委会组织出版模式,为杂志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1月1日,改版后的第一期《知识就是力量》顺利出刊,杂志定位国家级青少年综合性图文科普期刊,服务于青少年的学业、兴趣、生活,服务于青少年的成长。

2014年1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阅读改版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后给予重要批示,既肯定了改版的工作,也为办好杂志指明了方向。

2014年1月5日,《知识就是力量》全媒体平台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科普信息化的有益尝试。在半年时间内,搭建完成了《知识就是力量》纸刊、移动刊、互联刊、大屏互动刊 多刊联动,有知、有趣、有用、有益的科普全媒体平台。

《知识就是力量》以国际化视角为中国青少年搭建科普知识互动传播平台,组织专场活动,举办专场讲座,设立专项奖,成立品读会,建立青少年科普基地,开展系列公益漂流活动。

在500期创刊之际,《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携手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知识就是力量》盲文纸刊和有声光盘版,为上千万盲人提供科普阅读。

201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到《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调研,他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的重要思想,大力传播科学知识,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2016年11月20日,《知识就是力量》创刊60周年主题纪念活动及专场科普讲座在京举行。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相关领导、院士、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编辑代表、读者代表和中小学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数百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知识就是力量》60载风雨历程,向陪伴《知识就是力量》成长的编者、作者和读者致敬[2]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定位为青少年综合性科普图文期刊,旨在为青少年“播种科学的种子,点燃科学的梦想”, 以小知识,增大智慧,建知识圈,筑力量源;服务于青少年的学业,服务于青少年的兴趣,服务于青少年的生活,服务于青少年的成长。

四、卡林卡是什么意思?

卡林卡(Kalinka)是俄罗斯和其他斯拉夫语族国家中的一首广为人知的民歌。这首歌源于19世纪末,以俄罗斯传统音乐风格演唱。卡林卡这个词在俄语中意为山莓,歌词中讲述了一个哥萨克(俄罗斯一种军事民族)的女儿去采摘山莓的故事。卡林卡这首歌在俄罗斯及世界各地的斯拉夫民间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常被演唱和演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