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都城?
盛京北京。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一个都城是费阿拉城,位于今新宾满族县永陵镇二道河子村南。“费阿拉”是满语,意思为“陈旧的山岗”。费阿拉城建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当时29岁的努尔哈赤雄心勃勃,以这里为根据地,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费阿拉虽说是努尔哈赤的都城,可是没有我们想象当中那样的富丽堂皇,只不过是一个周长五里,城墙高三米的土城。里面所住的人也不多,大概五六百户人,其实就和一个村寨差不多。若是努尔哈赤被明军剿灭,那么费阿拉或许只能说是一个山寨而已。
十六年之后,也就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壮大,费阿拉城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便有了第二座都城,即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分为内外两城,占地面积一百五十多平方米。内城居住着努尔哈赤家族,建有汗宫大衙门、八旗衙门、关帝庙等建筑。外城住着满族八旗兵丁,建有点将台、校场,居民最多时达到两万余户。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也住了十六年,在这段时间里,也是他和大明公开对抗的时期。其中也发生了很多大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58岁,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是为天命元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年,努尔哈赤又取得了萨尔浒大捷。
萨尔浒大捷对后金来说意义非凡,努尔哈赤的事业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于是他做出迁都的决定,将都城迁往界凡城。这次迁都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他认为界凡出兵迅速,节省时间,有利于同明军作战。
不过,努尔哈赤在界凡城驻扎的时间不久,仅仅一年三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不过这段时间也发生了不少大事,如取得铁岭,灭掉叶赫部。尤其是出兵灭掉叶赫部意义重大,扈伦四部也闻风来降,实力进一步提升。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九月,努尔哈赤又将都城从界凡迁往萨尔浒城。萨尔浒城位于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和界凡城不过十里路程。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城的时间更短,从天命五年九月迁入到天命六年四月迁出,只有半年时间。其间,努尔哈赤做了两件震惊明朝的大事,这就是一鼓作气接连攻下沈阳和辽阳。
真正重建沈阳,修建宫殿的人是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他于天聪十年(崇祯九年1636年)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定都沈阳。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这样一来,清代就有了七个都城。不过,努尔哈赤前五个都城算不上真正的国都,只有沈阳和北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都。
二、清朝疆土?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及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极盛时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许多周边国家都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在盛清之时的藩属有:东边的李氏朝鲜、琉球,中南半岛有安南、南掌(老挝)、遅罗(泰国)、缅甸,西南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中亚西亚有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阿富汗)等藩属国。
三、清朝年纪?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共有十二帝,国祚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覆亡。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占领中国。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到鼎峰。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但是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四、清朝开端?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1637年,降服李氏朝鲜。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1643年皇太极病死,第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由其叔多尔衮摄政。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杀殉国。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指挥八旗兵,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是全中国的君主。
接着,清军南下剿灭农民军,北方的地主、官僚纷纷勾结清军,镇压农民军。与此同时,在南方的一些明朝遗臣相继拥立皇族建立政权,史称南明。此外还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明抗清。1647年大败清军于全州,次年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江西金声桓和在广州李成栋先后反正,出现了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但永历政权不能团结对敌,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牺牲。
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投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此后清军各地“剃发易服”,清军采取多次屠杀以镇压之,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史称甲申国难。
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视为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弃土地,增加更多流民。为此又制定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区的民族矛盾。后来清廷下令停止这些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并且正式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延平王郑成功在1661年收复了当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永历帝被害后,郑成功之子郑经继续使用南明永历年号,礼待南明宁靖王朱术桂,但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和监国。1683年,清朝攻克台湾,明郑结束,1684年设立台湾府。清军入关后历经20多年的战争,基本占领中国大陆。
五、清朝宦官?
清朝,虽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出现了供内府差遣的宫阉人员,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监制度,那还是在入关之后。
进驻明朝宫室的收了批旧明太监,隶于内务府管辖之下,担当洒扫、传膳等杂役。.清朝的宦官制度开始于顺治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时规定由内务府总管宫廷事务,并设立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
康熙、雍正、乾隆诸帝统治之时,吸取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宦官的约束非常严格。严禁宦官干预朝政。如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混乱行走、言语高声等行为在宦官来说也都是禁止的。
乾隆时还禁止太监与外廷官员、王公大臣的来往。
六、清朝历法?
《时宪历》颁行于清初,其前身是为明末所编纂的《崇祯历书》。此历书是由徐光启所主持编纂,在修订此历的过程中吸纳了大量的西洋传教士共同修订而成,共有137卷。《崇祯历书》修成后,由于明末战乱和守旧大臣的阻挠等原因未得颁行。
直至明清鼎革之后,参与修订历法的德国籍传教士汤若望上书清廷献新历,得到了清廷的重视,清廷采用这一历法后由礼部上疏请为此历法定名,睿亲王多尔衮称:“宜名‘时宪’,以称朝廷宪天乂民至意”。将其定名为《时宪历》,后到高宗朝时为避上讳改称为《时宪书》。作为一部新颁布的历法,《时宪历》采用了西方的新式技术,比之前所通用的《大统历》更加精准。
汤若望向清廷呈献历法的当年,清廷就曾对此历法进行校验,“八月丙辰朔午时,日食二分四十八秒,大学士冯铨,同若望赴观象台测验覆奏,惟新法一一菂合,大统、回回二历俱差时刻”,可见《时宪历》之精准,胜于旧历。
七、清朝美食?
奶酪,又称醍醐,蒙族食品。用牛奶加白糖煮开,过滤,加江米酒,文火加热发酵,置碗中成半凝固状而成。
萨其玛,满族食品。以冰糖,奶油和白面为之,甜腻可食。北京饽饽,原为清官极品,有细馅饽饽,片儿饽饽,大小八件等。
豆汁,用发酵的绿豆浆滤去做粉丝的淀粉,将声誉的酸渣液烧开而成。吃时就咸菜,焦圈。
八、清朝蔬菜?
我们现在吃的绿色蔬菜在清朝时期都有的。
九、清朝悬案?
清代历史5大悬案:一个已被专家证实,剩下四个无人敢下定论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皇朝,距离也才100多年,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都很喜欢以这个朝代作为背景,对皇宫内发生的各种事兴致都很高。传闻,清宫中流传的五个故事,到现在还是没有结论。
1、太后下嫁。这里的太后指的是孝庄,皇太极去世时顺治皇帝还非常年幼,就有传闻为了巩固顺治帝的位置,孝庄太后就嫁给了多尔衮,更有不少影视剧直接就将二人写作了情侣,先不论二人是恋人的可能性,但就太后下嫁这事,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实际上有可能的,当时满族刚入关,还保留了不少女真的落后习俗,比如兄嫂弟妻,还有就是当时顺治和孝庄两人孤苦无依,与当时权势很大的多尔衮交好,也是很可能的。
2、顺治出家。传闻顺治帝爱董鄂妃甚深,在她死后就跑去出家了,而太后为了名声对外宣称顺治帝死了,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呢?根据史料的记录,顺治皇帝的身体一直都很弱,董鄂妃身亡后他非常悲痛,身体受不了打击很快就病重而死了,而他死因是患上了天花。
3、雍正遭遇刺杀。雍正是清朝历史上名气比较大的一位皇帝,他的死因也是非常扑朔迷离啊,有说中风了,也有说吃了丹药被毒死了,还有说被刺杀的,而现在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最靠谱的一种说法应该是吃错了丹药,不过也没有什么绝对的证据。
4、偷龙换凤。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乾隆被说成是浙江陈家的孩子,与红花会的总舵主陈家洛是亲兄弟。历史上陈家在雍正时期的确当官当得非常高,乾隆下江南也的确去过陈家,但是就因为这个就说是被掉包的孩子,还是没有明确的证据,大部分人认为这是后来反清复明的那些人的杜撰。
十、清朝词人?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阳羡词派领袖,其词追步苏轼、辛弃疾,气魄宏大,骨力高绝。陈廷焯评:迦陵词沉雄厚爽,论其气魄,古今无敌手。有《湖海楼词》。
贺新郎 秋夜呈芝麓先生
掷帽悲歌发。
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
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
其上有、秦时明月。
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离人发。
家何在,在天末。
凭高对景心俱折。
关情处、燕昭乐毅,一时人物。
白雁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
都只被、江山磨灭。
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
长杨赋,竟何益。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金风亭长,浙江嘉兴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开创浙西词派,推崇南宋的姜夔和张炎,势力笼罩清代词坛百余年。词风清新醇雅,被况周颐誉为国朝词人之冠。有《曝书亭词》。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自幼文武兼修,尤工词,逝世时年仅三十岁。其词哀感顽艳,纤尘不染,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有《饮水词》。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杭州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其词幽香冷艳,措辞最雅。徐紫珊评:樊榭词生香异色,无半点烟火气,如入空山,如闻流泉。有《樊榭山房词》。
忆旧游
溯溪流云去,树约风来,山剪秋眉。
一片寻秋意,是凉花载雪,人在芦碕。
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
正浦溆苍茫,闲随野色,行到禅扉。
忘机。
悄无语,坐雁底焚香,蛩外弦诗。
又送萧萧响,尽平沙霜信,吹上僧衣。
凭高一声弹指,天地入斜晖。
已隔断尘喧,门前弄月渔艇归。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一生落拓,后为情事自杀。悲愤慷慨,一发于词,不囿浙西、常州二派樊篱。其词精警雄秀,尤其对太平天国运动中生灵涂炭的现实有所体现,谭献誉之为“倚声家杜老”。有《水云楼词》。
木兰花慢 江行晚过北固山
泊秦淮雨霁,又灯火、送归船。
正树拥云昏,星垂野阔,暝色浮天。
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
梦醒谁歌楚些,泠泠霜激哀弦。
婵娟。不语对愁眠。往事恨难捐。
看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如此山川。
钩连更无铁锁。任排空、樯橹自回旋。
寂寞鱼龙睡稳,伤心付与愁烟。
王鹏运(1848-1904),字幼霞,号半塘老人、鹜翁,广西临桂人。为词提倡“重、拙、大”,使常州词派理论发扬光大。与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合称“清季四大词人”,居四家之首,领袖晚清词学的兴盛。其词浑化苍凉,陈锐评:如黄河之水,泥沙俱下,以气胜者也。有《半塘定稿》。
念奴娇 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
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
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沉久。
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
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
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
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文廷式(1856-1904),字芸阁,号道希,江西萍乡人。其词兼豪放俊迈与婉约深微,在近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冒广生评:浑脱浏漓,有出尘之致。有《云起轩词》。
蝶恋花
九十韶光如梦里。
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
落日野田黄蝶起。古槐丛荻摇深翠。
惆怅玉箫催别意。
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郑文焯(1856-1918),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人。博学多才,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取径姜夔,雅洁深远,格调独高。陈锐评:剥肤存液,如经冬老树,时一着花。有《樵风乐府》。
玉楼春
梅花过了仍风雨。著意伤春天不许。
西园词酒去年同,别是一番惆怅处。
一枝照水浑无语。日见花飞随水去。
断红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
朱祖谋(1857-1931),原名孝臧,字古微,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人。其词取径吴文英,上窥周邦彦,旁及宋词各大家,打破浙西、常州二派偏见,勘探孤造,自成一家,被视为唐宋到近代数百年来万千词家的“殿军”。叶恭绰评:强村翁词,集清季词学之大成。有《彊村语业》。
夜飞鹊 香港秋眺怀公度
沧波放愁地,游棹轻回。风叶乱点行杯。
惊秋客枕酒醒后,登临尘眼重开。
蛮烟荡无霁,飐天香花木,海气楼台。
冰夷漫舞,唤痴龙、直视蓬莱。
多少红桑如拱,筹笔问何年,真割珠厓。
不信秋江睡稳,掣鲸身手,终古徘徊。
大旗落日,照千山、劫墨成灰。
又西风鹤唳,惊笳夜引,百折涛来。
况周颐(1859-1926),字夔笙,号蕙风词隐,广西临桂人。一生致力于词,尤精于词论。其词凄艳绵密,真挚感人。叶恭绰评:寄兴渊微,沉思独往,足称巨匠。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浣溪沙 听歌有感
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
人天无地著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
不成消遣只成悲。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