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件工程师副业?
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排除了新人的原因,我想在人脉资源上可能有所欠缺。
与本业无关的副业,都很多,你可以去发现机会。
与本业相关的副业,相对来说,选择范围就偏少,有一些还是会踩在灰色地带上面去的。
①给第三方做案子,基本是小项目为主
②倒卖公司的产品
③与外部人士合作....
这里找到的回答,可能并不符合你环境与你的初衷,建议还是重新梳理下
- 你的优势与资源有哪些
- 相近的业界公司/客户/朋友有没有上述的市场需求
最后,冒昧问下,您的嵌入式硬件主要是哪方面?
二、什么是硬件工程师? ?
理解硬件工程师前,要先理解硬件。
其实,不知道硬件是什么的人,不在少数,相信很多非电子产品领域的人都不知道“硬件”是个啥?
那硬件到底是个啥呢?说简单点,硬件就是电路。在以前,设计电路的工程师叫“电子工程师”,现如今已经改名为“硬件工程师”,那为什么要改名呢?就要从我们电子产品的发展历史开始说了。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年代,灯泡在通上电后开始发光,灯泡就是个纯粹的电子产品,如今,这个灯泡也是个纯粹的硬件产品。只不过当时不叫硬件产品。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在晶体管(电子行业的分水岭器件)问世之后,出现了数字逻辑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应用到电子产品中后,从此将电子产品划分成了两个领域,分别称为“硬件”和“软件”。要理解硬件和软件,就要先理解数字逻辑电路。
数字逻辑电路有两个关键词,“数字”和“逻辑电路”。这是两个划时代的概念。
什么是“数字”?
我们都知道,1根电线上有“没电”和“有电”两种状态,如果用A表示“没电”,用B表示“有电”,1根电线的两种状态就可以分别表示为A和B。当然A也可以表示为数字0,B也可以表示为数字1.
那如果2根电线组合起来,每根电线都有“没电”和“有电”两种状态,若同样用A和B表示,那2根电线组合起来,我们就可以表示出来4种状态,分别是AA,AB,BA,BB。
如果我们把这4种状态也用数字表示:
AA代表数字0,
AB代表数字1,
BA代表数字2,
BB代表数字3.
我们发现。2根导线的状态可以表示的数字范围是0-3.
那如果有3根电线呢?同样每根电线的状态用A和B表示,那么3根电线组合起来后,我们就可以表示出8种状态,分别是AAA,AAB,ABA,ABB,BAA,BAB,BBA,BBB。我们重新把这8种状态也对应成数字:
AAA代表数字0.
AAB代表数字1.
ABA代表数字2.
ABB代表数字3.
BAA代表数字4.
BAB代表数字5.
BBA代表数字6.
BBB代表数字7.
我们发现,3根电线,可以表示的数字范围为0-7.
如果电线的数量继续增加,我们会发现,多根电线组合起来,可以代表更多的数字了。如果用16根电线组合起来,表示的数字范围竟然可以到0-65535,这就是数字思维,虽然每根导线只有2种状态,但是多根导线组合起来后,表示的东西就很多了。我们把电线状态表示为数字的过程称为“编码”。反过来,每个数字也对应特定的导线状态,我们把通过数字对应导线状态的过程,称为“解码”。
当然,多根导线组合的状态,不仅可以编码为数字,也可以表示别的东西,比如:
第1根导线没电,第2根导线没电,可以编码为汉字“关”。
而看到“关”,我们就知道第1根导线没电,第2根导线没电。
第1根导线没电,第2根导线有电,可以编码为汉字“注”。
而看到“注”,我们就知道第1根导线没电,第2根导线有电。
第1根导线有电,第2根导线没电,可以编码为汉字“下”。
而看到“下”,我们就知道第1根导线有电,第2根导线没电。
第1根导线有电,第2根导线有电,可以编码为汉字“我”。
而看到“我”,我们就知道第1根导线有电,第2根导线有电。
所以2根导线就可以表示“关注下我”这4个汉字,“数字”代表的不是方法,而是一种“智慧”。不得感叹,前辈们思维真是妙哉。1根导线只能表示2种状态,所以数字逻辑也叫做“二进制”。二进制是电子产品的灵魂。电报就是基于以上原理制作的。
此时,电线上加电,则电线有电,电线上不加电,则电线没有电。“有电”和“没电”两种状态需要我们手动给电线“上电”或者“下电”,很不方便。所以电报仍然是个纯粹的电子产品,也是个纯粹的硬件产品。
而半导体材料的诞生,成功地改变了这一格局,所以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半导体材料组成的“逻辑电路”。
那什么是逻辑电路呢?
说逻辑电路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下二极管和三极管这两种“半导体”材料,我们都知道在一根金属线两端加上电压,金属线上就会产生电流,产生电流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为“导电”或者“导通”,能导电的材料我们称为导体。而在塑料线两端加上大电压,产生电流也几乎为0,不能导电,“不能导电”我们又称为“绝缘”或者“截止”,像塑料一样的材料我们称为绝缘体。
此时,一根线能否导电,完全取决于它是什么材料。但是半导体材料就奇妙了,半导体材料在满足某种条件后,它会导通,不满足某条件,它就绝缘,不导通。同样的一根线,能否导电,尽然可以靠改变外界条件来改变。这个特性改变了世界。
典型的半导体代表性材料有二极管和三极管。
二极管可以理解成这样一种导线,如果A端电压大于B端电压,则A与B之间“导通”,如果A端电压小于B端电压,则A与B之间“绝缘”。
三极管可以理解成是3根接在一起的导线,如果在C端加上电压后,A与B之间“导通”。在C端不加电,A与B之间“绝缘”。
从单个器件看,我们看不出它的奇妙之处,但是多个器件组合起来,配合“欧姆定律”与“二进制”时,就奇妙了。我们发现,用这些材料搭建起来一个电路后,竟然可以存储某个数字,于是存储器电路诞生了。同样用这些材料搭建起来一个电路后,这个电路竟然自己实现了从0数到100的累加,于是,加法器电路诞生了。如果用存储器电路来控制1个三极管电路,我们发现同样的材料组成的电路,能不能导电,不再取决于你是否给他“上电”或者“下电”,而是取决于往存储器中写的数字,这下子,这个电路用途不再单调了,我可以在存储器中写0,你可以在存储器中写1。同样的一个电路,通过写不同的东西,竟然有了不同的功能。
从此之后,电子产品的功能不再受限于电路了,同样的一套电路,往存储器写不同的0和1,竟然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于是“电子行业”也分成了两派,一派称为“硬件”,他们继承老本,负责搭建电路。另外一派称为“软件”,他们负责往存储器中写不同的数字,来控制同一套电路实现用户所需要的功能。比如手机,我们做了同样一套电路,软件通过写存储器控制,就可以让手机实现电视功能,打电话功能,视频聊天功能。从此开启了智能电子产品的新纪元。
至此,硬件是什么?想必大家心里有概念了。硬件就是指电路,而软件指的是电路存储器中,用于实现某特定功能的一堆0和1。
而如今,随着电路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做一款电子产品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多。用传统的的手指粗的电线,已经做不出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了。所以前辈们想了更简单的办法,把导线铺到某种板子上来替代电线,这种板子就叫PCB。
PCB上贴上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各种器件后,就是硬件工程师的最终产品,我们称为“电路板“。
所以,硬件是个啥呢?硬件就是现代电子产品的电路部分。设计电路的岗位称为“硬件研发工程师”。而目前电子产品电路的存在形式主要有2种:
A.集成电路。使用硅材料做器件和电路,岗位称为“IC硬件研发工程师”。
B.单板电路。使用继承电路和PCB板搭建电路,岗位称为“单板硬件研发工程师”。
三、fpga工程师是硬件工程师吗?
FPGA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硬件工程师,那些画pcb焊电阻的才是。硬件工程师做出带有FPGA的板子,而FPGA工程师就是调板子上的FPGA芯片的人。但是很久之前FPGA是手工做的,而现在EDA很先进,FPGA工程师慢慢从手工画与或非门解脱出来了,变成了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或vhdl写代码的一类人,手中写代码,心中有电路,大概这就是FPGA工程师的真实定位 ,懂的点赞 ,欢迎关注订阅号:FPGA仿真囧途。
四、电子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嵌入式硬件工程师,现在都在做哪些领域,近况如何?
两年硬件工程师,一年电子工程师,四年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现在在开面馆,近况是黑眼圈没了,人也有精神了。
五、硬件工程师怎样快速入门?
看到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成长经历聊一聊。不管哪一个行业,快速的成长前提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不管硬件工程师从事在哪一个方向,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很多地方是相互相同的,后面就看自己乐学的态度了。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看个人。
1、基本功夯实。多阅读书籍,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等。随着接触的工程项目增加,基本功夯实书籍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2、电源理论。精读开关电源相关书籍,掌握Buck、Boost、Buck-Boost几种电源拓扑结构。DC/DC电源输入电容、输出电容、电感等参数选择。
3、项目开发。新手开始不可能放手去承担新项目开发,硬件成本太贵、开发周期较长,这些都需要考虑的,在项目结点上这就是风险。进入项目组,协助承担一些任务,学习原理图设计,多问为什么,利用网络、请教资源解决。了解无源基础器件的特点、选型,如电容、电阻、电感等。
4、问题记录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并分析,理解当中的基本原理,形成自己的工作经验宝典,一直坚持记录,并不时回过头看看,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思路。
5、工具使用。结合公司使用的设计软件,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工具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些资源在网络上都可以找到,坚持学坚持使用,熟能生巧。
6、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要明白自己设计的图是为了可靠的出产品、为了他人阅读,可阅读性很重要,元器件的摆放,信号的流向,版本迭代记录,关键参数记录,风险点标示等等,协同合作开发,别人拿到图能高效投入工作中。
7、进取心。时刻保持求知欲望,信号完整性(SI,PI)、电磁兼容(EMC)、FPGA都可以去了解学习。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点建议,不一定正确,若有误欢迎交流。硬件工程师涉及到的内容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保持不断的学习状态,入门后日积月累。
六、硬件工程师有前途嘛?
有前途,虽然可能硬件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对于技术工种,特别是硬件这种需要时间磨练,项目经验的岗位,只要自己踏实肯学,把项目做的顺利,是会有前途的,并且工作感觉也会越来越好。
年薪百万不太现实,得到中层管理才有了,但年薪几十万是你三十岁以前就能达到的目标,好好努力吧。
七、硬件工程师该如何学习?
硬件工程师刚开始进入职场还是要从最基础的做起,这个时候多向公司前辈请教,活泼一点,情商高一点,前辈还是愿意指点的,硬件在有人带的情况下还是上手很快的。自己平时也要加强学习!
1、电路设计软件;AD,Candence、Pads至少会一样
2、书籍阅读;运算放大器权威设计指南、精通开关电源、电磁兼容等等
3、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凡事欲速则不达
愿你能坚持下来
八、请问各位硬件工程师们如何储备自己的硬件知识?
感谢大家点赞和打赏,让我有了分享的动力,也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文末加更一些实操性的个人经验。
拖了半个月了,下面有人催了,赶紧来更新一下。脱离个人的实际状态来谈论自己的知识积累是无效的,我直接把我现在的知识储备方式教给一个本科生,让他去实践,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他缺乏条件和基础。所以我打算根据自己的成长立场来讲述一下自己在各个阶段是如何学习新的知识的,让各阶段的工程师都有一个合理的参照,同时也可以看到后面的路该怎么走,提前规划。
从我过往经历来看,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历大概以下几个阶段:
1.入门盲从期
2.单线扩展期
3.自由目标驱动期
4.项目驱动期
5.系统总结期
我目前的 状态是可以负责一到两个整机项目的硬件系统开发,带领硬件,分配工作,探索新方案,保证项目节奏。接下来能发展到哪一步,能往哪个方向走我也不是很清楚。
下面我细说一下各个阶段是怎么回事,是怎么度过的。
1.入门盲从期
这是我大一的时候,那个时候对硬件还没有接触过任何东西,就是报名参加电子设计竞赛。那个时候就是跟着别人做,别人些什么我些什么,别人学51,我就学51,他调1602液晶我就调1602液晶。这时候就是入门,花点时间些什么都行。重要的是周边有人能指导你,你做错了,别人能帮你看看。我的幸运在于我们学校有协会,有学长教你,有学的早的同学和你一起沟通。
所以说第一个阶段就是不管是什么,就去学一学,只要能学进去就行,就是为了入个门。
2.单线扩展期
经过一个电赛,大概知道怎么做出一个电子小装置,但是只是照着做,完全没有什么自主探索创新可言。那么接下来我就进入了新的周期,我选择以MCU为切入点,来初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选择MCU的原因是 1.它是系统的核心,先学它不影响我将来想其他方面扩展;2.不会MCU,是无法对一个完整电子系统有更高的认知能力的,想将来学习更多东西,这个东西躲不开; 3.MCU好学,学习资料多,有开放板,有个电脑就能学了。
这个阶段的学习,就是先把8051的各个外设都自己调一遍,然后我开始学习16位单片机MSP430,也是同样的思路,把开发板上的外设调一遍,同时做两个小设计,我当时做了一个科学计算器和一个音频频谱分析仪(这里就不啰嗦为什么做这两个项目了)。后来我听说STM32很牛逼,就学STM32,但是这次我只是学习了库的调用和STM32一些基础外设的使用,因为有前面的基础,我不需要再把所有的外设都调一遍了,以后要用什么我再去单独看一下。同时这次我参与电子大赛,和同学一起做比赛,开始有一定的自主设计了,根据大赛要求设计程序和外围电路。
所以说第二个阶段就是选择一个主线,建立一个深入学习的通道,这个阶段的选择挺重要的,需要你有一定的挖掘能力,挖掘适合你以后拓展的方向。这个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遍历选择的方向的各种知识,用小项目来串联起来所学的。可以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尝试实践验证。
3.自由目标驱动期
学会单片机后,我具备了独立做小项目的能力,这个时候我认识到硬件领域的广阔,有运放,有射频,有调制解调,有fpga,有dsp,有电源,但是这些领域我都不会,周边的同学都开始分化了,大家基本都选择做一两个方向,这个时候的困难在于,学习这些方向,就没那么多学习资料了,而且做电路设计需要仪器支持,需要自己学会画电路板。
这个阶段我选择的策略是做一个大一些的项目,然后多去学习自己不懂的但是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我们当时要做一个数字解调收音机音频的项目,在这个项目里面我接触了FPGA逻辑设计、复杂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射频放大电路等等。当然我还学过其他很多东西。学习的思路就是自取找资料或者请教别人,然后摸索设计,然后调试测试。这个阶段有的东西学的深入,有的东西就是浅浅学一学,有的就是压根没整明白。
这个阶段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硬件设计的闭环流程,学会仪器的使用,争取能够搞清楚原理并通过实际测试来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这个时期大概一直持续到研究生毕业,毕竟在学校才有你不断尝试自由选择和容忍出错的机会。
4.项目驱动期
经历过上一个阶段之后,我变得很自信,觉得自己很多都懂,很多都会,我会各种MCU,会FPGA逻辑开发,会上位机开发,会简单射频电路设计,懂一些微波电路,还会仿真。然后就要开始接受社会的毒打了。
进入工作之后,就要开始做量产项目了。刚开始做了一个自己没做过的方向,电源。做的那叫一个烂,成本高,体积大,一堆EMC问题,光EMC测试估计花了30w。
经历过一个项目,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电路设计的理论了解过少,对工程化的问题严重缺乏知识和敏感度。这个阶段从知识学习的角度面临的困难是知识更加散碎和依赖于经验,比如哪家芯片便宜,EMC 相关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吧,已经无法从网上直接获取到有效的知识了。
我做了一些调整,白天做项目,解决项目问题,和老工程师多交流,向他们请教各种行业内的散碎知识,公司常用的芯片有哪些啊,电容降额是多少啊,什么是ESD二极管啊,哪些厂家对我们支持的好啊,PCB板厂有哪些家比较好,如何评价他们的质量,遇到硬件问题该如何分析,有哪些手段帮你验证,等等。这些散碎的问题无法进行系统总结,这些就是所谓的经验,从项目中获取。
晚上呢,我就上TI ADI的各种网站,看他们的系列视频,电源怎么设计,运放怎么设计,各种ADC是什么原理,该怎么选型。尽量将行业内的各种基础知识相对系统学习一下,从中也能从TI这些工程师口中获得一些经验,比如纹波怎么测试啊,电容的ESR是怎么回事啊。
同时对工作流程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该如何和测试部门沟通,和结构已经软件这些同事如何协作,和同事发生矛盾了怎么办,项目delay了怎么处理。
这个阶段的难度很大在于知识的散碎和抽象,我的总结就是很多东西要靠悟,需要自己反思领悟,然后补充学习。学习方式就是用不同项目来历练自己,自己公司的项目做熟了,可以考虑跳个槽,看看不同公司是怎么做项目的,不同行业是怎么做项目的。
5.系统总结期
经历了多个公司多个项目的洗礼吧,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工程师了,给我一个单机项目,我有能力承担硬件设计,把整个流程顺利走完,就算遇到一些不懂的方向,只要老板敢给我敢,我就敢上。
但是呢我很快就遇到新的困境了,我要一直这下去吗,做项目刷经验?变成一个老工程师,变成一个老油条?干的不爽了就换一家公司?如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专家,一个资深的工程师,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自己正在经历的阶段。我只能谈一下我是怎么做的,不能确定好坏对错。
我的做法是系统性总结+输出驱动输入。
系统性总结,就是把之前学的东西系统化,比如之前接触过LVDS,那我就平常注意收集LVDS各方面的资料,然后觉得自己收集的差不多的时候,对这些资料进行系统总结,大家可以看到我的总结结果,已经放在我的专栏里面了,当然我发布出来的只是我总结的资料的一部分。这时我会根据自己对这个方面知识点的理解,硬件工程师需要知道哪些,我就总结梳理哪些,并且我尽量回归到最原始的文档,比如官方数据手册、标准协议原文,不再迷信别人写文章,需要让自己疑惑的点找到自己认可的出处,所以大家看到我的文章里面都是保留了参考链接的。系统性的总结也会让我看到很多之前自己没关注到的地方比如MLVDS。这个系统性总结是需要先自己的脑子里有框架了,然后收集资料只是往这个框架里面填充。这个阶段我想尽量把自己接触的各种东西都总结一下。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会让我之前学习的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系统化,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之前没有关注到的方面。
输出驱动输入,就是指我把自己的所学输出给别人,比如我在知乎上写文章,在公司内做技术分享。因为需要把知识分享给别人,就需要自己对某方面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比别人高,逼着自己再次学习,逼着自己总结。把自己所学输出给别人,也是一种交流形式,别人会给你反馈,让知道自己之前不知道的地方,让别人给你之处你搞错的地方,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升。
今天这个回答本质上也是一次系统性总结+输出驱动输入。
接下来更新一些实操性的东西,分为知识来源、知识收集和知识整理三个板块,各讲一些我自己的小技巧。
一.知识收集的主要来源
1.书籍
这个是大家逃不开的。每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要立刻找该领域一本基础书籍学习,大学教材其实就是非常好的基础材料,然后就是网上大家用的比较多的入门教材,比如那个经典的郭天祥51单片机,估计无数人学过。
2.各大芯片公司网站
我们无法否认硬件领域现在非常多的知识都沉淀在芯片公司。所以大家要经常去国外大厂网站去学习,很多常见的领域,各个大厂都有涉及,有些特殊专利领域只有某个大厂有。大家可以上TI ADI NXP 等公司网站先去了解他们的产品线,然后找到典型芯片,在典型芯片下面基本都可以找到相关性资料并且都是实战性非常强的,比如我在 IEEE1364:低电平电路设计-- 这篇文章里面找到了ADA-4530 这个芯片,进而找到了关于微弱电流设计的很多核心资料。
TI 和ADI这两家公司的网站资料开放度是非常高的,芯片手册、设计方案、开发板设计原理图和PCB、应用手册以及培训视频,都很齐全,而且这两家涉及的产品线比较广,非常适合硬件工程师去学习。
这里我提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深入学习数据手册,看大家需求,如果有必要,后面单独更细一下如何阅读数据手册。数据手册是设计的信息核心,一切设计都要回归到数据手册里面的信息确认。
3.知网或者其他学术类网站
知网虽然拉,但是里面很多东西对于硬件工程师来说是够用了的,尤其是有些高质量毕业论文,里面的资料比较全,记得多关注一下人家参考的文献,里面往往有大收获。至于下载受限的问题,大家自行淘宝吧
4.各种标准也协议官网
对于做数字相关设计的,很多都是有标准规范的,我建议大家直接上官网获取协议标准的原文,虽然阅读起来有些艰涩,但是这里面的信息是最准确的,网上看的各个文章只适合你快速去了解梗概。
5.论坛或者社区类网站
什么CSDN 电子工程师网等等,前面人回答过了。
6.研报
这是一个经常被大家忽略的领域。所谓的研报就是各大投资机构为了研究某个行业而写的行业分析报告,基本都写一些金融背景的人写的,往往也是写的错漏百出,但是里面的信息非常全而且丰富,可以帮你快速定位行业内的头部公司和关键产品,进而缩短你搜索的时间。并且里面有很多对比分析,对于方案设计和进入新的行业来说非常友好。
7.行业展会,在线研讨会等
展会和研讨会的好处是让你可以接触到你平常接触不到的领域和公司以及产品。主动搜索信息的一个核心缺陷是缺少随机性和全面性,主动搜索必然会被自己的已知世界约束,当然现在chatgpt出来之后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知识收集的方法
1.Onenote
这是我用的主要工具,微软的Onenote是一个笔记类的软件,可以用来收集各种资料,也可以自己在里面写笔记。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在浏览器里面装个插件,可以直接收集网页里面的文章。下面这张图片展示我分门别类整理的结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整理。这基本是我的核心工具了,所有的资料收集都是以这个核心。这个软件更多的使用什么的,大家自行搜索。这个我墙裂推荐。
2.分类存放
平常肯定也避免不了下载各种文档资料,这些我建议要经常分类整理,否则时间长了就完全乱了。下图是我自己的文件夹:
三、知识整理
各种资料如果只是收集之后放在那里,那只能说这个叫信息,不叫知识,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所以收集之后要经常整理,并且借助一些工具来整理。我一般会使用以下方法
1.脑图
脑图适合整理知识脉络。常用工具是xmind。比如我在IEEE1364:电源开关器件自学笔记 自己按照资料信息画了脑图,方便自己迅速对该细分领域形成认知,分类整理之后知识马上就清晰了,将来回忆起来的时候基本只看这个脑图就够了,个别细节再独立确认。
2.分析表格
表格往往能容纳更多对比信息,比如我在IEEE1364:DDR3自学笔记 中就自己使用表格整理对比了各代DDR技术的核心指标。
3.调试手记
我一直鼓励自己的同事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把自己的调试过程记录下来,哪怕只是简单几句话,一个简单的现场图片或者测试波形。这种记录就是工作中随手记录的,不占你太多时间,但是会带来以下好处:
保存了更多的现场信息,防止自己时间长了之后忘记了
把你没想清楚的地方记录下来,方便后面仔细研究
方便和他人探讨。你遇到技术问题向别人请教,你能迅速厘清问题的表现和排查过程,其他资深工程师可迅速帮助你分析。
方便后续总结。后续可以根据调试手记来提取问题的核心部分,进而整理出关键知识。
4.技术总结文章
这个不赘述了,大家在我的专栏都能看得到,不过好些东西我是不能公开出来的,所以我只写一写行业内的通用知识。希望给大家节省学习的时间。
最后讲一个最最最重要的,双击屏幕,你就知道答案了。
九、硬件工程师必备技能有哪些?
硬件技术维护工程师完成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可获得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职业技术证,该证书实行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和网上查询,全国通用。其可作为招聘录用、考核晋升、岗位续聘、职称评定、加薪的重要参考依据。报名学员需准备一下材料:本人2寸电子相片(红白蓝底);本人身份证正反两面;本人学历证;填写培训报名表1份;
培训鉴定对象:数码产品销售员、计算机采购、硬件产品测试人员、计算机组装销售人员、计算机维护人员、IT外包服务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厂商芯片级维修人员、办公自动化服务人员等。
硬件维修工程师是指经过培训或自学,具备电脑硬件相应维修技术 的技术人员,证书可以考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应急维修工程师职业技术证,有统一的编号,并可在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网站上查询真伪,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行业认可度高。
电脑硬件工程师分为两大类:板卡级和芯片级,板卡级维修工程师严格讲应该属于维护工程师,芯片级才是真正的维修工程师。如果按产品类别分,可以分为:电脑产品维修工程师,办公设备维修工程师,数码产品维修工程师等;还可以细分为:主板维修工程师,硬盘维修工程师,显示器维修工程师,笔记本维修工程师,打印机维修工程师,复印机维修工程师,数码相机维修工程师,数码摄像机维修工程师等。高级硬件维修工程师 学会并掌握较为深入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及数码产品的电气知识,部件维修的操作规程,熟练使用各种检测和维修工具,具有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对硬件故障进行定位和排除。
十、硬件工程师前景怎么样?
总体来说硬件高端就业面不是太广,如果能进入大公司,有高端产品的硬件开发锻炼机会,经过几年积累,技术生命周期比软件要长。低端的就业机会比较多,但竞争力不强,从产品全局来说,做硬件综合能力更能得到全面的锻炼。从纯硬件技术开发的角度前景不是太好,但技术生命周期就那么10来年,之后都面临着提升和转型。综合能力提升了,转型相对容易。另硬件创业机会相对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