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设计顾问和平面设计师,有什么不同?
优势在于对细节的把控,图形的处理,设计水平与审美,优秀的设计师能够考虑到品牌应用上的方方面面,在前期设计时就解决掉品牌系统最终执行的细节问题,能够极大地提高品牌使用的效率。最大的劣势在于知识面狭窄。学平面出身的大多是从小以艺术生、美术生身份进修,本身的文化素质有所欠缺。可能有的设计师并不认为高中和大学的文化课程有什么重要性,但学习文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你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它能够培养一个人逻辑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人看待事物的广度与深度。因为这方面的欠缺,随之而来的问题包括:
1、缺少自我管理能力。体现在时间观念、工作计划与任务管理等方面,大多数平面设计师缺少对自我工作内容的梳理和筛选能力,工作没有目标规划,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时间没有分配制度,常常会造成额外的工作量。
2、缺少沟通能力。据我观察很多设计师有自己的小宇宙,按我同事的话说就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生物”,他们往往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但往往因为不会表达,因此在与客户沟通或进行提案时会遇到困难,造成双方诉求和理解上的偏差,同时在团队工作时,也缺少团队协作的意识。
3、缺少跨界整合的能力。现在的品牌工作已经不是平面所能解决的,项目的复杂度在不断提升,对设计师的能力要求也在提升。可是大多数设计师将自己淤于平面设计这个狭窄的范围内,缺少跨界的思维和能力(比如工作涉及到网页设计、产品设计或空间设计时,往往无从着手)。国际优秀的设计大师往往是跨界设计的高手,比如原研哉,比如扎哈,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设计理论与风格,并且能够将之驾驭在各个载体之上。
4、过于注重设计与图形和忽视了品牌承载商业意义,为了捡芝麻而丢西瓜。比如前段时间我的一个设计部的同事在为 客户设计画册时,把客户要求重点突出的一张图片安排在页面的一个角落,原因是这样才能达到整个页面视觉上的平衡,结果自然是被客户吊了一顿,退回重改。在设计美感与商业需求不能兼顾时,我们往往会要求设计师以商业需求为重,毕竟对于商业设计来说,客户需求与市场效果才是第一位的。在这个方面,很多设计师会觉得委屈,认为在作牺牲。也是因为这样,很多设计师会对客户产生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愫~其实在我看来,设计的美感与商业价值是可以兼顾的,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只要稍微转换一下思路,可能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往往人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没办法做到冷静的分析,最终的结果是提交方案一次比一次烂,毁了客户的期望值,也在给自己的案例库抹黑。作为设计师来说,我的建议是,不要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禁锢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匠人。匠人注重的是手工的细致度与品质感,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设计师不应当是一个技术工作,设计与策划一样,是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如果你的设计无法解决品牌的问题,无论它多精美,也只是一个无用的摆设品罢了。此外,不要将设计定义的过于狭隘。在我看来,设计是一个很广泛的领域,创造产品是设计,用户体验是设计,广告和海报也是设计。创造产品的设计需要了解人体工程学,了解人们如何才能更便捷的使用产品;用户体验设计需要了解心理学,了解人们发现事物和认识事物的方式与习惯,引导人们实现互动;广告和海报设计需要了解营销与市场,知道怎样的传播最为有效,实现信息的传递……这些都是设计需要
二、再设计的定义?
再设计
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名词解释
“RE-DESIGN”?简单来说,就是再次设计。
“R E一DESIGN”是以重新审视已经存在的日常用品为目的的设计,目的并不在于借各个优秀的设计师之手来改良其原先的设计。
日常用品是一个经过时间的淘洗、千锤百炼而成的成熟设计群,这是一个当代设计师很感兴趣但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超越性成果的设计对象。另外,所有的设计中都有一个明确的设计理念,在想法上与原来的设计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异。应该说,正是这些差异,才体现出了设计师所致力于表现的概念,无疑,这是真正值得我们重视的部分。所以,这个再次设计的真正目的是在差异中发现设计的意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