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美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管理条理》、《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以下思想:
1.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应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应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4. 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二、小学美术的指导思想怎么写
前期(1915-1918)的指导思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逆流。
后期(1919-1923)的指导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期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的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于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背诵,要考。
三、小学美术教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教案先确定教学目的、与要求。后进行示范性教学、
四、小学美术教育指导思想
以蔡元培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思想,是近代西方美术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蔡元培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立足中国的现实,推行新兴美术教育,提出科学美术的思想,主张科学、民主,反对保守的、陈腐的封建教育;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出“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发展科学技术,繁荣学术研究,反对学术专制;提出“提倡艺术兴趣”的“美育”思想,培养公民完美人格,以实现“中国的文艺中兴”。
他致力于推广普及他的美术教育思想体系,积极实践,发现,提携和奖掖人才,建立扶植国立高等美术院校并创办国家美展。蔡元培美术教育思想中那以“我”为主,融合中西的思想;“五育”并举,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今天的美术教育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五、小学美术课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课程标准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标准,目的是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六、小学美术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一、课程建设理念: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从专题化理论教学、系统性实践教学、开放式网络教学三个维度,构建《基础》课综合教学改革方案;关照学生的专业化、个性化差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个教学维度,形成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显著提升《基础》课教学效果;以教学重难点研究带动理论研究,形成可呈现、可复制的系列教学成果和实践成果。
二、建设目标:
1.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专题化理论教学、系统性实践教学、开放式网络教学;继续改革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制定实施计划,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人生、社会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配备教师定期进行网上答疑。培养1到2名青年主讲教师,以保证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习题、案例、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并免费开放,课程实现网上教学与管理。
三、建设内容、方法途径
(一)探索专题化理论教学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生需求出发,整合教学内容,把教材体系转换成教学体系;探索、凝练以品德修养、法律素养提升为具体目标的理论教学专题,提升《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整合18版教材内容,以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线,拟设5个理论教学专题。
专题一:大学与人生——主要内容包括:适应大学生活;做好专业规划;谋划未来职业;实现人生价值。
专题二:理想与信念——主要内容包括:认清历史使命;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专题三:爱校与爱国——坚定集体主义观念;做忠诚的爱国者。
专题四:德性与生活——转化传统道德;继承革命道德;遵守生活规范。
专题五:法治与守法——树立宪法意识;培养法治思维;争做守法公民。
建设方法途径
1.研究、规范每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调研反馈教师授课情况与学生需求,及时进行教学管控;
2.定期开展课程组观摩课、示范课活动,进行教学研讨,探索教学规律;
3.各专题均实行名师引领、集体备课制度,较快提升理论课教学水平、教学效果;
4.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教师对改革开放成果的现实感受,促进教师更加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开展系统性实践教学
结合学校实际和理论教学专题设计,探索、实施《<基础>课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形成可呈现的实践教学成果。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3.“微视频 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微视频校园大赛;4.“师院印象”作品大赛;5.“我的人生观”征文比赛;6.校园文明现象“随手拍”;7.法制实践案例教学、录像教学、模拟法庭或现场观摩;8.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征文。
实践教学成果形式:我的梦、中国梦等主题征文论文集;微视频、正能量系列视频;美术学院专业画展;音乐学院红色音乐会等。
(三)实现开放式网络教学
建设独立的《基础》课教学网站,汇集教学资源,实现开放式、交互式教学。
建设内容和具体方法包括:
1.汇集教学资源——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参考文献、教学课件、教案、理论动态等。
2.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课程教学问题、理论问题专题研究,成果上网。
3.征集教学设计——评选、征集优秀专题教学设计并上网。
4.遴选教学视频——面向优秀教师,征集课程重难点视频;教学视频总数达25个以上,最终形成系列重难点教学视频。
4.设置交互平台——建设高素质管理员队伍,实现实时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四)多元化评价体系
以实践教学考核为主,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学生平时表现;期末考试以开放式案例分析为主,重点考核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体比例为:实践教学占40%,平时表现20%,期末考试占40%。利用已经开发的考试系统,实现网络化考试。
七、小学美术教学指导
美术学习最大的误区是以“像”为好。的确有很多优秀的写实艺术作品存在,但这只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不是艺术的全部。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熟悉的标准来评判事物,所以,很多人会把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做对照,认为和现实生活不一致的地方就是错误的。这正说明了这部分人缺乏艺术眼界,审美十分具有局限性。
与以“像”为好相伴的,是追求画面的工整性和用线的准确性。孩子的绘画水平与其年龄相关,随着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提高,即使没有经过任何美术学习的孩子,绘画的内容表现和工整程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孩子的能力发展是前提,能力自然发展到这一步,教育才有促进作用。美术教学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违背儿童生长规律提出的教学要求,无异于揠苗助长。
由这些错误观念衍生出来的“简笔画教学”、“临摹式教学”现在还被很多家长认为是正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方式。简笔画的简洁不是错,错在用成人固化的思维方式禁锢孩子;临摹式教学也错不在临摹。临摹,是绘画基础学习的一个途径,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专业方向制定临摹课程,不能把临摹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针对学龄前儿童。
误区 二、 美术课=手工课
还有一些美术课叫手工课或者材料课更贴切,这类课程侧重材料的多样与新颖程度,十分受孩子的欢迎,也的确对孩子有益。但缺少美学规律展现的课程不应叫做美术课。美术课程应该使孩子能够接触到多种美学规律、扩展专业眼界,这才能达到美术学习的最终的目的——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一类课程会对孩子进行单纯的知识性的灌输。能背诵出三原色、对比色、邻近色这些专业词汇,能认出多少世界名画,这些都无助于审美素养的提高。
专业素养高的老师,无论使用什么材料、使用多少材料,都能让孩子得到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反之,使用再好的教具,对孩子来说,都只是一节普通的手工课。
误区三、美术是一门轻松的学科
美术是一门动脑重于动手的学科。美术作品从开始到创作完成,需要大量思考、需要专注与坚持,是人的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全局控制能力、审美等综合素养共同作用的过程。美术创作带动的这一系列的活动,正是学习能力的养成过程,是走出舒适区、突破自己的过程。美术不是调剂繁重课业的轻松学科,“快乐学习”不会存在于任何一门学科。
误区 四、 儿童绘画即完全自由的表达
绘画是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儿童绘画具有自发性,他们在创作时,既是探索未知也是展现自我。通过绘画作品,儿童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极具内容冲击力和视觉效果的作品,这是很多艺术家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提倡儿童绘画自由表达的人,也是出于对这种表现人类本真艺术作品的尊重。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增强,他们想表现的内容更多。这时,孩子已不满足于仅仅通过绘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他们对画面的表现力、画面的视觉效果已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逻辑能力、全局控制能力、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介入,孩子不能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不能协调多种绘画元素之间的关系,自由作画会出现很多问题:画面没有主题、表现力不强;线条凌乱、色彩搭配违背美学规律等等。这样会导致孩子绘画水平停滞,甚至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很多成年人的绘画水平就停留在了这一阶段。
错误的绘画指导,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负面影响很大,但不能全盘否定儿童美术指导的重要性,应该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去指导孩子进行学习。
八、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
幼儿美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取向
世间万物的存在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们在我们的世界里,都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和方式生长着和变化着,正是由于他们的独特和变化,让我们的世界能够和谐发展。让幼儿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让幼儿脱离只能辨别漂亮与不漂亮的认知状态,可以培养他们“审美的眼睛”。
例如:冬天里,只有腊梅不畏严寒,迎风绽放,傲然独立,它们用自己的高姿态表示了对生命的讴歌,这是一种傲然于世的生命之美。很多文人墨客都曾通过美术的方式将腊梅的生命之美表现出来,让其成为艺术创造的美。美术家和艺术家们通过欣赏现实中的美景美物,创造出美术作品和艺术作品,这是一种审美创造。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审美的眼睛”,来正确引导幼儿发现美、创造美,可以使幼儿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结合外国艺术教育的经验,较少的干预和产品化幼儿的美术学习,促进了幼儿美术素养的提升。
纵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百年变迁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变迁而发展前进的过程。当然,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不断将外来的教育思想融会贯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上的,通过不断的实践加以判断实施的效用,有的时候会错位偏移原本发展的轨道,而后再回归本路。简单来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循环上升的过程。
幼儿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
将所有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是所有学校的目标,其中要对学生进行美育,那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培养幼儿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创造力、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等,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实现美育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其实,在早期的社会,美育和德育是作为一体而存在的,因此在当时,美术教育兼具德育功能。《美育书简》的作者席勒曾经在文中写到“人必须从单纯物性的境界,通过审美的境地,而达于理智的或道德的境界”。
我国的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而丰子恺先生更是指出“ 道德与艺术殊途同归”,这些论述都充分证明了美术教育对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促进作用。《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认为,作为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重要学科的美术,在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卢梭、罗恩菲尔德、福禄贝尔等人都曾针对此作用作过相应的论述。
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价值取向
自古以来,创新是一个名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日益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而美术教育的发展也急需创新能力的提升。《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认为,艺术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直接感觉经验,通过学生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的直接感觉经验,让学生在见到事物的同时,能迅速的运用自己的直接感觉经验,更好更迅速的了解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