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送别图是唐伯虎为谁所画?

求职招聘网 2023-06-09 18:01 编辑:admin 185阅读

一、金昌送别图是唐伯虎为谁所画?

为秋香所画。。。。。

二、《送别》全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送别》全词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表达效果: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三、老电影送别插曲?

歌曲名:送别

作词:李叔同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社会影响

1、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3、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4、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插曲。

5、2010年电影《让子弹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电影所述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

6、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

四、毕业祝福画?

1.珍惜拥有的点滴,感悟生命的朝气,用明日的成功回报今天的努力;同窗的你,是否在十年后还能记起,这里,曾经有一个朝夕相处的知己,愿明天你更神气!

  2.因为大学,我们从五湖四海会聚在一齐!四年生活忙碌而闲适,学习紧张而刺激,友情诚挚而纯洁!春去秋回,时光荏苒,岁月带走了我们的稚气,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大学四年,我们以前一齐走过!

  3.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咱们相互微笑殷勤地劝酒,仿佛所有没说的爱恋与不舍,都收藏在语句的背后。

  4.悲剧的形成的性格根源就是那个人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坏人,非善非恶。

  5.静静地回眸,静看曾经的奋斗;轻轻地挥手,告别昨日的懵懂;时光此刻难停留,毕业之际各自走,唯愿你牵着拼搏的手,伴着祝福,成功走过人生每一个关口。

五、送别离世亲人该穿什么衣服呢?

送别离世亲人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穿素雅一些的 。我们平时穿衣服可能不会很随意 ,但真的有什么重要场合也会很有选择的去穿 。

如果去参加婚礼 我们会穿的喜庆一些 ,如果领导找你谈话 你也会穿正装 ,我去篮球场打球 那一定会穿运动装 。就是说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 ,送别离世亲人 我觉得应该穿黑颜色的衣服 ,女人千万不要画浓妆 ,虽然说也没什么 ,但毕竟是丧事 ,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希望我的答案是 是会给大家一些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