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北斗卫星强大的卫星?
作为国产卫星定位系统,北斗的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北斗卫星实验导航系统
于 2000年建成,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系统由 36 颗卫星组成,相对GPS 而言,在短报通信、境内监控等方面更加优势。不过和 GPS 相比,北斗在覆盖范围、芯片价格、卫星寿命等方面依然存在劣势。目前,北斗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系统,基本实现了对亚太地区的覆盖,预计于 2020 年实现全球覆盖。北斗定位系统最大的意义在于自主研发和打破了 GPS 的垄断。
二、北斗卫星手表是怎么接收北斗卫星信号的?
在手表表带前端,设计有黑色的天线罩,硬度大、强度高,比普通塑料高5倍,抗撞击,抗摔,耐腐蚀,耐高温,内置卫星接收天线,直接接收北斗卫星信号。
三、北斗卫星的意思?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统。中文名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外文名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ystem特 点自主研发方 式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对 象地理位置
四、北斗卫星的作用?
北斗卫星已广泛应用于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气象探测和海洋勘测等领域。
1、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2、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3、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
4、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540000户/小时。
五、北斗卫星的构造?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5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75°、80°、110.5°、140°和160°。非静止轨道卫星由27颗中圆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其中,中圆轨道卫星运行在3个轨道面上,轨道面之间相隔120°均匀分布。
至2012年年底北斗区域导航正式开通时,共发射了16颗卫星,其中14颗组网并提供服务,分别为5颗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4颗中圆轨道卫星。相应的位置如下。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空间段
(1) 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 786km,分别定点于东经58.75°、80°、110.5°、140° 和160°。
(2)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 7861an,轨道倾角为55°,分布在3个轨道面内,升交点赤经分别相差120°,其中3颗卫星的星下点轨迹重合,交叉点精度为东经118°,其余2颗卫星的星下点轨迹重合,交叉点精度为东经95°。
(3)中圆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21528km,轨道倾角为55°,回归周期为7天13圈,相位从Walker24/3/1星座中选择,第一轨道面升交点赤经为0°。4颗MEO卫星位于第一轨道面7、8相位、第二轨道面3、4相位。
二、地面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段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
1、主控站用于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等。主控站从监测站接收数据并进行处理,生成卫星导航电文和差分完好性信息,而后交由注入站执行信息的发送。同时,主控站还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
2、注入站用于向卫星发送信号,对卫星进行控制管理,在接受主控站的调度后,将卫星导航电文和差分完好性信息向卫星发送。
3、监测站用于接收卫星的信号,并发送给主控站,实现对卫星的跟踪、监测,为卫星轨道确定和时间同步提供观测资料。
三、用户段
康凯斯北斗定位终端
用户段即用户的终端,既可以是专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接收机(康凯斯北斗定位终端)也可以是同是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接收机需要捕获并跟踪卫星的信号,即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定位计算,最终得到用户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卫星无线电测定(RDSS)与卫星无线电导航(RNSS)集成体制,既能像其他导航系统一样为用户提供卫星无线电导航服务,又具备位置报告及短报文通信功能。
卫星信号接收机有各种类型,有用于航天、航空、航海的机载导航型接收机,也有用于测定定位的测量型接收机,还有普通大众使用的车载、手持型接收机。接收设备也可嵌入其他设备中构成组合型导航定位设备,如导航手机、导航相机等。
六、北斗卫星是什么卫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 GPS、GLONASS 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GPS、GLONASS、GALILEO 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七、北斗卫星数量?
截止2020年7月,北斗卫星共有55颗北斗导航卫星。
北斗系统至今发展共有三代,其中第一代也被称为“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属于试验性质,自第二代开始的北斗系统被正式称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北斗一号系统(第一代北斗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定位服务。从2000年开始,该系统主要在中国境内提供导航服务。2012年12月,北斗一号的最后一颗卫星寿命到期,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停止运作。
2、北斗二号系统(第二代北斗系统)是一个包含16颗卫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分别为6颗静止轨道卫星、6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2012年11月,第二代北斗系统开始在亚太地区为用户提供区域定位服务。
3、北斗三号系统(第三代北斗系统)由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覆盖全球),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覆盖中国)。
北斗三号于2018年提前开放了北斗系统的全球定位功能。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八、北斗卫星成就?
是全球4套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发射了6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 ,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授权方式,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覆盖全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九、北斗卫星,重量?
北斗三号卫星组网的稳定运行,需要卫星平台的“高可靠”。
相比北斗二号卫星平台重量2160千克,北斗三号卫星平台重量“瘦身”不少,仅为1060千克。小型化的同时如何确保“高可靠”呢?
除了器部件100%自主可控,研制人员采用了“功能链”理念的卫星总体设计技术,构建了全新的导航卫星平台技术体系,破解了这一难题。
十、北斗卫星技术?
我国北斗系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可以更好的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在低纬度地区效果尤为显著;具备有源定位及无源定位双重模式,在观测条件恶劣下,仍能实现精准定位,主要应用在信号强度弱的地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的功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