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是苏北吗?

265 2023-11-10 22:22

一、南通是苏北吗?

南通既不是苏南,也不是苏北。从地方文化上看,南通是苏南与苏北的过渡地带。

南通地区,包括六县一市(今为4县2区一市):如皋、海安、如东、通州、南通市、启东、海门。

其中北三县(如皋、如东、海安),说如海话,即江淮官话泰如片。启东、海门说启海话,属吴语太湖片。

南通市区及通州比较特殊。该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分布着三种方言:通东话,金沙话,南通话。其中的前2种,被划归吴语毗陵小片,后者为江淮官话通泰片。

虽然金沙话和南通话被划分为江南江北两大阵营,两者却可以毫无障碍的交流。

如果熟悉通东话,金沙话,南通话,可以发现,在词汇,音调等方面,由通东话、金沙话到南通话,存在着明显的过渡关系。

回顾历史,一千年前的南通还是江海交汇处的岛屿,类似今天的崇明岛。当时的常州人来到岛上垦荒,带来了古常州话。通东话就是古常州话的直系后代。

随着江沙沉积扩大,南通渐渐与西边大陆上如皋相连。通东话与如皋话相互影响融合,由地理关系的远近,形成了通州至南通市区的这三种方言。

两百年前江沙继续沉积扩大,江南的崇明人移民启东海门,又带来了新的方言启海话。

南通先贤,近代南通的建设者,状元张謇父系来自启海;母系则来自北三县地区(祖母?和母亲)。南北混血成了今天的南通。

南通是不是苏北,被问到这个问题,当年的张謇对此也并不认可。

南通不是苏南,也不是苏北。南通不是“内斗市“。南通是苏南苏北文化的融和过渡地。

二、苏北民间小调

苏北民间小调的独特魅力

苏北地区是中国华东地区一个独特的文化宝库,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苏北民间小调作为苏北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苏北民间小调是苏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它以独特的音调和朗诵方式使其与其他音乐形式区别开来。这种音乐形式通常由一位小调手演唱,伴以简单的乐器如扬琴、二胡等。苏北民间小调的演唱者往往能将情感以深沉、真切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其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度的共鸣。

苏北民间小调的演唱内容十分丰富多样,既有歌颂英雄事迹的,也有表达生活琐事的,还有描绘田园风光的。苏北民间小调的歌词通常采用当地方言演唱,使民间小调更能贴近民众生活,让人们对苏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苏北民间小调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传承和展示苏北地区的独特文化,它是苏北地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苏北民间小调,我们可以感受到苏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民间小调常常以歌颂英雄、讴歌劳动、赞美家乡为主题,使人们对苏北地区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苏北民间小调的历史渊源

苏北民间小调作为苏北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上,苏北地区常常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困扰,人们通过歌唱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苏北民间小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而发展壮大则是在明清时期。苏北地区丰富的水乡文化和丰富的历史积淀为苏北民间小调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长期以来,苏北民间小调一直作为苏北地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用歌声记录了苏北人民的智慧和付出,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北民间小调的艺术特点

苏北民间小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它在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上有着明显的特色。

首先,苏北民间小调的音调独特。在苏北民间小调中,音调常常变化多样,起伏跌宕,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这种音调特点使得苏北民间小调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其次,苏北民间小调注重情感的表达。演唱者在表演苏北民间小调时,会借助音调的变化和抑扬顿挫,将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到演唱中,使听众能够更好地领会到歌曲表达的情感。

最后,苏北民间小调在表演方式上突出真实与朴实。苏北民间小调的表演者往往以平实朴素的方式呈现,既没有华丽的舞台布置,也没有夸张的动作表演。他们通过真情实感的演唱,让听众更加专注于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苏北民间小调的保护与发展

作为苏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北民间小调的保护与传承备受重视。为了推动苏北民间小调的保护与发展,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普及。通过举办苏北民间小调展示、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苏北民间小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其次,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苏北民间小调表演者和传承人,确保苏北民间小调在后续传承中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积极开展苏北民间小调的推广活动。通过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展苏北民间小调的推广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并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苏北民间小调。

总之,苏北民间小调作为苏北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内外广受欢迎。通过加强保护与发展,我们相信苏北民间小调的独特魅力将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三、苏北纤维厂

苏北纤维厂: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领军企业

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纤维工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苏北地区,有一家备受瞩目的纤维生产企业,那就是苏北纤维厂。

苏北纤维厂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专注于纤维生产的先进企业。多年来,该厂始终以质量第一、环保为根本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环保的纤维产品。

环保生产,引领行业潮流

作为一家领军企业,苏北纤维厂始终将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该厂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并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首先,苏北纤维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通过装置先进的废气净化设备和废水处理工艺,有效地降低了对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同时,该厂还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其次,苏北纤维厂采用了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利用废料和再生资源,该厂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因此,该厂的生产过程不仅高效,还对环境具有较小的影响。

此外,苏北纤维厂重视员工环保意识的培养。该厂定期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推动环保理念在企业中的落地。这种全员参与的环保文化,使得苏北纤维厂在整个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未来

除了环保生产,苏北纤维厂还注重科技创新,在纤维生产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技术成果。

苏北纤维厂的研发团队积极探索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他们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目前,该厂已开发出一系列高强度、高柔韧性的纤维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建筑等领域。

同时,苏北纤维厂积极推行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控制,该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这种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模式,使得苏北纤维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苏北纤维厂积极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首先,苏北纤维厂关注员工福利,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培训机会和健康保障,该厂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还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此外,苏北纤维厂注重公益事业的支持。该厂定期捐赠资金和物品给贫困地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环境保护活动。他们还组织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苏北纤维厂以其环保生产、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为特点,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他们的成功经验不仅对纤维行业具有借鉴意义,更为其他行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苏北纤维厂将继续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苏北名人?

1.韩信

韩信(-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

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之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在刘邦派人收取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同时派人降服了燕国。

之后派兵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骑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后夺去韩信兵马命其拿下齐国, 之后韩信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韩信开始进攻楚国,项羽被迫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 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反被项羽击败。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自刎。

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之后被人诬告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2.陈 琳 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盐渎县人,他做过古射阳县郡守,后任汉末大将军何进的主薄。因何进阴谋篡汉被杀,他避居冀州,又为袁绍重用。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第24回时也写到陈琳的故事。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陈琳因文雄海内,又为曹操留用,文稿多出其手。汉献帝建安23年(公元217年)病故,葬于古射阳河畔。陈琳擅长草拟公文,尤以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最为有名。他的诗仅存4首,以<<饮马长城窘行>>最有价值

五、苏北名菜?

平桥豆腐、软兜长鱼、蒲菜炖狮子头名菜,是苏北名菜,也是世界名菜。

苏北的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发源于扬州、淮安。菜系充满淮、扬特点。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淮扬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鲜为主料,以顶尖烹艺为支撑,以本味本色为上乘,以妙契众口为追求,雅俗共赏而不失其大雅,尤其是“和、精、清、新”的独特理念。

六、苏北特产?

一、美食类6种。

灌云大糕;东海桃林烧鸡;花果山风鹅;毛脸家凉粉;奶汤鱼皮;虾婆饼。

二、海产品类6种。

连岛海苔;赣榆虾皮;灌云紫菜;赣榆对虾;连云港刺参;连云港海带。

七、苏北气候?

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临海控湖,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昌盛。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八、苏北医院为什么叫苏北?

苏北医院全名是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又叫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于1900年。前身是扬州浸会医院,1949年,泰州成立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这家医院搬去泰州,成立的医院名字就叫苏北人民医院。195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重新迁回扬州浸会医院旧址,但是名字就一直沿用的苏北人民医院,没有再改。

九、苏北盆地指苏北哪些地方?

江苏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所谓苏北盆地并不是地理上真实存在的,应该是地质勘探上的专属称谓,大概位置就是淮安的金湖,扬州的宝应,泰州的兴华这一带,因为江苏省的油田钻机都在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含有石油资源,也就是所谓的苏北盆地所在地

十、皖南人如何看待苏北?

徽州人,省内读书。

(哇,不要猜我哪个学校的了)

浏览了所有的回答,看到多是皖东南的回答。于是,看了一下题主的问题描述,又查了一下皖南地区的范围(安徽长江以南地区,黄山、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六市),确实是我理解的狭义了。

一直觉得皖南指的是黄山地区,马鞍山的室友也从未以皖南人自居。作为安徽省最南方的黄山人,回答一下吧。


本科之前,对徽京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与其说对南京有感情,不如说是对杭州有眷恋。徽州原属浙江西道,毗邻杭州,而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流经浙江省杭州,汇入钱塘江。

饮同源之水生长,加之地理上的临近,多数黄山人在大病治疗、购物方面更多倚赖的是杭州和上海。补充一下,我们同饮新安水,而非长江水。在合肥—黄山高铁开通前,黄山人不仅对徽京没有倚赖,对合肥也并未有太深的感情,更何况宁宣黄高铁至今未建成。除却长辈工作需要去合肥培训学习开会,黄山似乎与合肥与江苏均没有什么羁绊。哪怕大病,急症直接去上海,缓症体检杭州即可,家中远方亲戚多定居江西南昌。而出行方面,黄山有机场,即使是去其他的机场,多会选择杭州、南昌,再次是上海,并非合肥,更非南京禄口。

何苦舍近求远。


说到南京、杭州

作为江南地区人士,文化相近,性情相近,同样的温和,黄山人对南京、杭州这两座城产生好感,实在是太正常了。我第一次去到杭州,第一次去到南京,便觉惊艳。

本科,常去南京。

当我漫步明城墙的时候,抚摸数百年前的城,俯视城下,看到百年前的城墙石缝中开出了小花,历史之力,生命之力,从尘埃中开出花来。真真切切地震撼,真真切切地爱上了南京。

六朝古都,苏南数城曾与原安庆府徽州府同属江南行省,虽吴文化与徽文化有差异,但仍然不会间隔这种江南地区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渐渐了解苏南与安徽的羁绊,其实私以为这个羁绊中的安徽指的是原安徽,如今可以称之为广义上的皖南,而非皖北。不过是昔年江南省的羁绊罢了,包括作为皖南人,对江南地区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远胜于对今安徽省的。

而与芜湖、安庆、宣城不同,曾属江南东道、亦曾属浙江西道的徽州,似乎区别于皖东南,遗世而独立。


如果问一个徽州人如何看待苏北。

我想回答,就像看待皖北,于文化、于地域、于经济,并无任何交集,只是知道苏北的经济远胜于皖北。

文化方面:

因为文化不同宗,更无相近之处,无法进行评价。以文化来论,没有哪种文化更优,只有归属感、认同感和尊重,所以没有地图炮的意思。我们徽州人尊重皖北和苏北地区与我们江南截然不同的文化,但是不可能有归属感,这是江南江北本身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经济方面:

私以为,以黄山的GDP,我们是没有资格与苏北同台较量的。徽州地区处于皖南山区,交通不便,地势不平坦,土地贫瘠,哪怕是高铁的修建都需克服重重的阻碍。换句话说,穷乡僻壤,毫不夸张。如果不是黄山风景区,皖南古村落,两个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皖南山区定与偏远山区无异。

地理方面:

坦言之,自然地理方面,实在是太远了,皖南皖北的距离太远,而皖南与苏北,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人文地理,之前有意向考研时,曾经考虑过矿大,矿大的电气确实不错,考研性价比方面也较高。但是,除了徐州太远,交通不便,气候环境差异,更因为中原地区、北方地区人士与南方人的性情截然不同,的确不适合。解释一下,我的皖北室友,是典型北方女孩性格,有着北方人的豁达、开阔、爽朗、幽默,而我是典型江南女孩性格(或者更明确一点,徽州女子性格吧),虽然关系很好,但是性情方面,格格不入。换言之,用室友的话来说,我的温和性情、温顺、轻声细语、待人温柔恭谨、从不与人争执、事事循规蹈矩、依礼退让,很难在北方环境生存,至少生活与工作不会过得开心。

关于对江苏省内斗和安徽经济落后的看法

皖南人对徽京的认同感已经不必我多说了。

至于苏南各市的经济斗争,以及苏北经济方面较之苏南,其实与安徽人无干系,至少徽州人并无看法。如有一位答主"我大黄山人表示不愿意参与任何地域话题"。

徽州人从未歧视过皖北,对苏北更没有任何的优越感。徽州人从未歧视弱者,也从未倾羡过强者。我们很清楚经济上自己的位子,不需要一句"亮出数据"的羞辱。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但也遗世而独立。这里,是数千年来我们的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懂得对这片土地的尊重,亦有自己的自尊。

即便经济落后。

但是,

作为一个传统徽州人,我仍然感谢我的祖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徽文化,给予了我们以徽州的认同感。

即使有机会走出黄山,我也不愿意离开。

正如,徽州古民居的特点,徽州人的守成思维。落叶归根是传统徽州人的精神情结,徽州永远是故乡,是血脉和精神的寄托之处。

室友:"你不去别的地方,不去国外生活,怎么知道别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怎么确定你所接受的文化就一定是最好的?"

但是,问题不是哪里的文化最好,文化根本就不是比较何者更优,而是

我是徽州人,

我自幼接受徽州文化,我受徽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我的徽州女孩性情,我热爱着我的故乡,热爱着徽州……

我生命中的一切都被打上了徽州的烙印

就像,我是中国人

——这一点已经无法改变了。

一直觉得传统徽州人(这里指的是传统思维的徽州人)与他地人士最大的不同在于,

对徽州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不会因为土地的贫瘠、经济的劣势,亦不会因自己的功成名就,而弃离家乡。

所以,

对江苏内斗,对苏北,我们没有任何看法。

我们只感谢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这份文化,即使徽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不过一叶扁舟,但于每一个徽人,它仍然璀璨。

历史上,皖南、徽州、徽商曾盛极一时,我们从未以昔日光景自傲,更从未因今时衰败自卑。

感谢这份文化给我们足够的自信力。

我们既无歧视过他人,也从未轻视过自己。

以上仅代表部分传统徽州人观点,恳请批评指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