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哪些名医?

56 2023-12-17 05:51

湖南有哪些名医?

湖南名医胡岳云中医地址在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丘甲河村。

行医50年多年来,他始终没有离开基层一线。往常,他每天早上七点开始看诊,一直要忙到下午六点,一天下来要看几十个病人。

用他的话来说,行医几十年来,当地的老百姓离不开他。益阳市安化县胡岳云、张家界市永定区张莲方、岳阳市汨罗市尹强等53名综合评分较高的基层医生,在风尚典礼上被授予湖湘基层名医称号。他们不仅是千余名参评医生中的优秀典型,更是三湘四水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缩影和代表。

中医: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厅锋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液伏悔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

归纳出证型,以辨闹正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医学界名人故事

医学界名人故事

从小我们就听说过很多的名人故事,各种职业的都有,那么大家有听说过医学界名人故事吗?以下内容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界名人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华佗的故事

华佗是东汉末年安兄春徽省亳县城北小华庄人,全家人仅靠父亲教书,母亲养蚕织布为生。可是当时,宦官当道,捐税徭役繁重,加之兵荒马乱,瘟疫流行,家家顾命不得,谁还有心叫孩子上学?这样一来,华佗家的生活就更拮据了。

一天,华佗的山晌父亲带他到城里“斗武营”(即当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回家后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医治不及,死了!华佗娘俩悲痛欲绝,设法把父亲安葬后,家中更是揭不开锅了。那时华佗才七岁,娘把他叫到跟前说:“儿呀!你父已死,我织布也没有本钱,今后咱娘俩怎么生活呀?”华佗想了一想说:“娘,不怕,城内药铺里的蔡医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个徒弟,学医,既能给人治病,又能养活娘,不行吗?”娘听了满心欢喜,就给华佗洗洗脸,换了件干净的衣服,让他去了。

华佗拜了师傅,就跟蔡医生学徒,不管是干杂活,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师傅很高兴。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抓药吧!”华佗当然乐意,就开始学抓药。谁知师兄们欺负华佗年幼,铺子里只有一杆戥秤,你用过后我用,从不让他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责怪起师兄,必然会闹得师兄弟之间不和,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华佗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将师兄称好的药逐样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记着分量,等闲下时再偷偷将自己掂量过的药草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也就练熟了。

有一回,师傅来看华佗抓药,见华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心里很气愤,责备华佗说:“你这个小捣蛋,我诚心教你,你却不长进,你知道药的份量拿错了会药死人的吗?”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蔡医生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跟自己开的份量分毫不差。再称几剂,依然如此,心里暗暗称奇。后来一查问,才知道是华佗刻苦练习的结果,便激动地说:“能继承我的医学者,必华佗也!”此后,便开始专心地教华佗望闻问切。

一次,丁家坑李寡妇的儿子在涡河里洗澡被淹坏了,李氏飞奔来找蔡医生,蔡医生见孩子双眼紧闭,肚子胀得象羡唯耐鼓,便叹气说:“孩子难救了。”李氏听了哭得死去活来。华佗过去摸了摸脉,低声对师傅说:“孩子可能还有救!”蔡医生不信。华佗叫人牵头牛来,先把孩子伏在牛身上控出水,然后再放平孩子,用双腿压住孩子的腹部,提起孩子的双手,慢慢一起一落地活动着,约摸一刻钟工夫,孩子渐渐喘气,睁开了眼。华佗又给开了剂汤药,把孩子治好了。华佗起死回生的消息象风一样的传开了。蔡医生羞愧地对华佗说:“你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没本事教你了,你出师开业去吧!”华佗出了师,也不开业,却游学徐土一带,寻访名医,探求医理,给人治病。

李时珍修正前人本草之误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识到本草“关系颇重”,而古代本草中“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为了纠偏正误,他不耻下问,虚心向劳动大众求教;为了考察药物的形态、生长、性能,他不惜远涉千山万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李时珍对宋代苏颂《图经》中的老鸦眼睛草与龙葵龙珠之考证即为一例。李时珍曰:“龙葵、龙珠,一类两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可食,柔滑……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杨慎丹铅录,谓龙葵即吴葵,反指本草为误,引素问、千金四月吴葵华为证。盖不知千金方言吴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今并正之。”李时珍的这一段叙述不仅将龙葵、龙珠作了归并,辨正了《图经》老鸦眼睛草与龙葵各立一条之误,还辨正了杨慎龙葵即吴葵之失。论述透彻、明确,使龙葵、老鸦眼睛草、龙珠、吴葵、蜀羊泉等之间混乱的名称得以厘正。

古代本草常将通草与木通相互混淆,或将两者视为一物。李时珍以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纠正了前人的这一错误。《神农本草》之通草,《本草纲目》释名为五代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之木通。时珍曰:“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宋本混注为一,今分出之”。他在“集解”项作了进一步详释,“其枝今人谓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本经言味辛,别录言味甘,是两者皆通利也。”

菝葜、土茯苓是古今长期混乱品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莼,茎生细点,其叶不对,状颇类大竹叶而质厚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其根如菝葜而圆,其大如鸡鸭子,连缀而生,远者离尺许,近或数寸,其肉软,可生啖。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生动简要地描述了土茯苓原植物的特征:苓蔓生,叶状如竹叶,大而质厚。根状茎细长,每隔一段间距生一肥厚的块状结节,这与百合科菝葜植物土茯苓(光叶菝葜)的特征完全吻合。特别是说“赤白”二种,真实无误,因其生长环境质地的差别,虽同种植物,亦有赤白之分。李时珍不但对药物标本及性状进行研究,而且还将研究结果与古文献进行比照考证。他说:“按中山径云,鼓镫之山有本草焉,名曰荣草,其竹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并找到“食之已风”的疗效。他还说:“诸医无从考证,往往指为萆?Z及菝葜,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参考之。但其功用亦颇为相近,盖亦萆、菝葜之类也。”李时指出古代医家对此无从考证和相互混淆的药物加以订证和区分。

名医孙思邈悬丝诊脉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对徐茂公说:“爱卿可知哪里还有名医能治好娘娘的病?”徐茂公说:“臣闻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州区)有一名医叫孙思邈,疑难杂症一经他手,即可妙手回春。”太宗听后说:“既有这样的名医,卿可派人速速请他进宫,为娘娘除患,为朕解忧。”

徐茂公遵照太宗的吩咐,即派人火速去请。

孙思邈被召进宫中,唐太宗急忙让他给皇后治病。但是,在封建社会,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医生给宫内妇女看病,大都不能接近身边,只能根据旁人的口述,诊治处方。是一位民间医生,穿着粗布衣衫,皇后的“凤体”他更是不能接近的。于是他一面叫来了皇后身边的宫娥采女细问病情,一面要来了太医的病历处方认真审阅。他根据这些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后,他取出一条红线,叫采女把线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从竹帘拉出来,隔着罗帐,捏着这条线为娘娘“切脉”。根据丝线的抖动,片刻功夫,即对娘娘的疾病作出了诊断。然后,他向太宗禀告说:“娘娘迟迟不娩,只需在中指上微刺一针即可,再吃几服汤药,娘娘的玉体就能康复。”

唐太宗欣然同意为皇后施针,宫女们遵从的吩咐,便将娘娘的左手扶出帐外。手持银针,在皇后的中指(中冲穴)上迅速刺拔。针后不久,皇后果真顺利分娩了。随后,又为皇后开了药方。皇后服药后,精神日渐好转。不多日,居然能下床走动了。

皇后病愈康复,太宗龙颜大悦。一日,群臣朝贺,太宗将宣上金殿,命他执掌太医院。但是,立志为民治病,不愿在朝做官,对太宗的任命婉言谢绝。太宗不好强留,又赏他黄金千两、绸缎百匹、金牌一面。临别时,太宗亲率文武百宫,依依不舍地将送出京城。

白求恩的故事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着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牿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爱克斯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重读著名学者的励志名言,聆听他们的肺腑之言,燃起“救死扶伤”的宏大志愿。应该是一个为医者的终身意愿。医圣在《伤寒论原序》里说到,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是对学医者最起码的要求。但是随着医学知识的增长,并且参加了临床实践,那么应该怎么读好书呢?

牢记医学名人名言

大家都知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临证,如果实践和理论脱节,肯定当不好医生。同样的道理,如果临证之时不好好读书,亦当不好医生。在读书的时候,如果不认真地学习,不把书中的道理弄懂,弄透,往往就得不到如期的效果。“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就是在讲着这个道理。”用当今的白话来说;就是你如果知道了初浅的知识,但是却不知道深奥的知识,这就是和不知道一样。你如果知道了偏面的而不知道全面的,也和不知道一样。

吴仪洛在《本草从新原序》说道;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 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中说道;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以上几位先贤的话都在强调读书要细要精要透的道理。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医学名人名言精选;

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5、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6、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7,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8、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9、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10、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医学家名言警句

1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1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1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1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1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1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1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1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1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2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2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24、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2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26、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27、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8、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最后送上吴瑭在《温病条辨自序》中说的一句话;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切记,切记。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